藺紅漫
【摘 要】中職語文學科教學意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也就是指在社交方面的能力,尤其在寫作方面,如何重點培養寫作能力日趨凸顯為中職語文學科教改亟待探索的課題。本文將探討如何體現職教特色上的讀寫能力培養。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職業中學如同雨后春筍,職業技術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的中職語文教學,如何為提高民族索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務,同樣有積極的意義。但由于我國中職教育起步較晚,中職語文教學在實踐過程中難免存在許多問題。本文擬對我國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做初步分析,并就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目前,一些中職院校僅僅把專業技能教學視為培養學生的重點,而忽略了語文應用寫作教學在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方面的綜合作用,從而影響中職語文教學功能和作用的發揮。因此不少中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同時文字書寫能力和文體寫作能力差業也在面試中影響學生能力的正常發揮。這些只重視專業實踐課而忽視文化課學習的表現,說明現階段我國中職教學觀念仍處于狹隘的階段。其次,語文教學模式僵化。可以說,所有的優秀教師,在其從事教學工作的初期,都有過模仿既有的語文教學模式的階段。隨著其教學經驗增加,我們會發現這些所謂“標準化”的教學模式正是導致教學這種本該豐富多彩、充滿個性的活動走向僵化的“元兇”,再者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發展。
作為職業學校本身而言,如何適應這些現狀,關鍵在于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以及辦學效益,以便進一步發揮職教屬期短、見效快的獨特之處。
二、教材選取“面向職業”,突出職教特色及其實用性
教育部把中職語文課程定位為:中職語文應用寫作能力是成為技能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師應做出相應的教學試點方案,以職業應用文能力培養為主線,采取分層模塊教學和考核方式,構建專業相關應用文課程。如以會計專業為例,除了普通公文應用文教學,可加入市場調查報告、經濟合同和財務報告等通用財經應用文和專業類會計應用文的教學課程。以此逐步形成職前與職后相結合、與各類中等教育相銜接,以中專層次為主的完善的中等語文職業教育體系。
在職教起步階段,中職教學相對中學教學,尚處于探索之中,教學上模仿,教材上借用,難以突出職教特色。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2010年頒發的《技工院校語文課課程標準》,我們選取了《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通用教材:語文(第5版)(下冊)(應用文寫作)》。這本教材區別于其他教材,自成體系。全書內容包括四個單元,按常用應用文分類,分別介紹了日用文書、行政文書、事務文書和專業文書的寫作方法,并配有相應的練習和寫作知識。同時利用每天正式上課前進行文書知識小競賽,練習文書的名詞及正確用途。這樣的編排不僅注重了個體知識的學習,而且突出了“線性”內容的介紹,讓學生對應用文分類有準確的定位,使學生對不同文體有清晰的印象,有利于以后職場的運用。
三、改革教學模式,強化職業能力訓練
根據中職語文課程的定位,語文教學內容應側重于職業能力為主的應用文體寫作能力教學。教學無定法有了準確定位,有了課時保證,還必須有相應配套的教學模式來體現,否則課程的定位將成一紙空文。立足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我們選取了兩種適合中職語文教學的綜合性較強的教學模式。
1.“提煉積累”教學法
中職語文是公共性科目,因此,對中職學生來說,理論不宜過多,實用技能訓練為主。除了上述所說的教材,我們可立足學生實際選取課外補充教材,以讀為基礎,寫為提高,讀寫結合,尤其是實用文體和口才的系統學習與訓練。學校的圖書館、報刊閱覽室和校園網都具有豐富的資料,尤其以《演講與口才》等各種知識文摘為主的、有益于培養讀聽說寫能力的書刊,更是奉為中職語文課的第二教材,對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大有裨益。
所謂讀寫不離手。在閱讀課上,教師可挑選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篇章,這也許對學生專業學習沒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可必要的文化底蘊對于學生寫作方面能力頗有裨益。如在學校荀子的《勸學篇》,說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大海。”又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在指導學生此篇文章時,指點學生,學習應當有累積的功夫并且持之以恒,方勤能補拙,才有成功之時。
如在此類教學中也可加入合作學習的思想。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尊重自主選擇,使學生主動學)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有目的地學習。鼓勵小組成員每人都發表自己的見解。如上訴句子在《勸學篇》自學上,有學生提出騏驥和駑馬的差別在哪里,為什么兩者的成功方式不同,這說明了智商真的對人的成功占很大因素嗎?因此教師可讓學生除去課文以外,發散思維,經過小組討論寫一篇感想類的文章,說說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里千萬不可強求統一答案,要盡可能地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真情實感。只要能說清楚自己的見解方可給予肯定和鼓勵,由此慢慢的提升學生在語文素養的累積,引導學生對寫作的興趣,由培養讀的能力進而增進其寫作能力,才是中職語文教師的最大責任與成就。
2.寫作“戲劇化”教學法
寫作除了生活體驗、大量文學閱讀及語文能力等基礎的先備條件外,尚須有“興趣”作后盾,如此一來寫作的學習才有動力。但在先備條件不佳且興趣不足的中職學生情況下,如何安排有效且有意義的寫作教學活動成為教師急于探索的課題。因此,我試著從學生的“親身經歷”開始引導。而要學生親身經歷,光憑教師的口頭說明與講解,畫面無法深植入學生心中,心動沒有行動會徒勞無功,所以在講解過后就就要讓學生的想象飛翔——讓想象“演”出來!
“戲劇”是最快速能較靠近想象的方式,透過戲劇的安排與教學活動,達到最根本的“體驗”,來增加學生的想象畫面,進而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并且言之有味。戲劇讓學生代入別人的人生,經歷越豐富,事例觀察越是深入,則體驗越加深刻。如練習寫不同類型文書可以模擬不同類型的情境,行政文書通知等,可模擬單位舉辦元旦晚會,你作為辦公室文秘需要處理接觸哪些人方能把通知擬寫出來等。
總的來說,在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中, 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和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著重提高溝通表達能力的教學比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演講、討論和口語表演。中職生如能在校學習語文學科期間,得到有計劃、有步驟、有措施、有力度的能說會寫能力的強化培養,就一定能獲得良好的教益。
參考文獻:
[1]蒙承陸.優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探析[J].廣西輕工業,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