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琛淼 魏潔
摘要:代表合歡團圓的團扇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趣味和精神內涵,具有獨特的象征性和藝術性。團扇造型勻稱、平和、調和、和諧、融合。這一范疇構成我們民族特質的許多深層的品格。雅正與中和合而稱之為“和雅”,這是古人神往的藝術境界。
關鍵詞:團扇;和美;思想;審美
團扇,素面白色,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似圓月,以竹木為架,用薄絲絹糊成。因形狀團圓如月而得名,暗合中國人合歡吉祥之意,又名“合歡扇”。因其由絲織物制成,故又稱“紈扇”或“羅扇”。
西漢成帝時班婕妤的《團扇歌》(又名《怨歌行》)是現存詩文中最早吟詠團扇的作品,詩中寫道:“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這種扇子以竹篾或金屬絲為圓框,蒙以羅紈,扇面形如圓月,扇柄居中夾持,左右對稱,象征“團圓”、“合歡”,所以有團扇、合歡扇之名。其制作面料有絹、紈、綾、羅等各種絲織品,所以又可稱為紈扇、羅扇。另外四川宜賓東漢崖墓的《持扇圖》畫像中,除左上角一人持方形的竹扇外,其他大多數人都是手持團扇。而在方形“安眾扇”和圓形“團扇”出現的這段時期內(戰國至兩漢)恰為儒道釋思想與古代樸素哲學的形成完備時期。因此“方”和“圓”的造型便為團扇產生時的基本造型。且團扇的出現經久不衰一直影響到而后幾千年中出現的無數畫作與詩作中。團扇之設計思想和藝術氣息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國古代整個文學史與藝術史的方方面面。“方”與“圓”是中國古代造物藝術的一對典型符號和基本范疇,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趣味和精神內涵,具有獨特的象征性和藝術性。方與圓本身具有獨特的審美效果,在“天圓地方”思想觀念的作用下,形成了“尚方”“尚圓”的審美習俗與民族文化心理。在這些造物藝術之中,古人通過方與圓的造物形式表達了“天圓地方”的思想觀念,展現了中華民族法天象地、承天納地的胸襟和氣魄。
漢代崇尚用潔白的絹素和竹篾制扇,這樣不僅團扇之圓似明月,而且其白色皎潔也與明月相似,所以古人常常用明月來對團扇作喻。既有“人與自然和”之意,又包含“人與人之和”之意因而受到人們的廣泛接受和喜愛。自扇出現以來,只有一種的單形半扇面長柄扇出現,即湖北江陵天星觀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殘件,以及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篾絲編木制長柄扇,而后這種造型未有發現。這與我國崇尚“和”與“正”的思想具有緊密聯系。魏晉南北朝時期,扇子在沿著前代形制發展的同時,又有“羽扇”、“塵尾扇”、“比翼扇”等興起。而且扇子的形制于方形、圓形之外,又演變出或不方不圓,或多角多邊的扇面設計,如橢圓、六角、梅花、梧桐、芭蕉形等形狀,但一直保持了圓潤的線條,輕盈的質地、美麗的圖畫,造型無論怎樣變化一直都是以中軸為中心采取左右對稱的造型手法,顯得纖巧玲瓏,頗有“雅正”之美。因而代表著人們心目中追求那些最美好的事物,也正是遠古人民對“和美”思想的一種無尚崇高的追求和祈盼。
團扇的造型還體現了古老的“道法自然”思想,我國古代器物仿生設計可分為功能性仿生設計和造型性仿生設計兩大類。功能性仿生是指模仿自然界中的某種運動原理或生物的某種功能,而造型上僅帶有仿生對象的外形結構特點,主要取其功能原理,比如鋸子。造型性仿生則是指純粹從美化造型的角度模仿生物的形體、動態,古代器物中更多的是這一類仿生或者兩種兼有。在團扇自西漢時期產生至盛唐開元時期,“圓如滿月”的團扇最受人喜愛。中唐以后,隨著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仿生意識的產生,出現了方圓結合、六角、海棠、葵花、芭蕉、梅花等諸多樣式,也有木、竹、骨、角等材質的扇柄。這些造型大多從自然界中來,或者造型模仿,或者寫意模仿。其造型動機是復雜的,受文化、信仰、經驗等因素的影響。既具有文化價值,又具有審美價值。
在中國傳統的工筆人物畫中,團扇是常常被表現的題材。在追求天人合一、畫外有情、內在精神的哲學思想影響下,傳統的工筆人物畫經常借描繪團扇、屏風、幾案、素琴、蘭竹、梧桐等要素,來烘托畫面氣氛,說明人物身份,表現人物內心世界,抒發作者情懷。團扇扇面的形式在唐以后也非常豐富,有細灑金、雪金、格巾、發簪、老礬面、泥金面等,這些都為書畫家提供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畫家于扇面之上作畫,已是主動借用扇面的藝術形樣,為作品增添了自然、活潑、清新的氣息,以至于扇面作為一種小品性的繪畫形制完全從扇子中脫離出來。扇面中,一水一石、一草一木與大幅山水的山高水遠相比,更能表現出天地自然的內心世界,傳達出更加細微恰切的情感。團扇面表現題材豐富,刻畫細膩,千姿百態,意趣盎然,堪稱傳世精品。扇子的一個別名——涼友,就來自于宋代的詩句:“凈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手中白團扇。凈如秋團月。”寫的是團扇優美的外形,顏色皎潔,明凈如月。“佳人含笑掩朱唇,才子輕搖手攀月。”寫出了團扇的作用:美人用它遮掩笑靨;文人輕輕搖動,好像用手去攀摘月亮,含有折桂登科之意。團扇增加了美人的嬌艷姿質、才子的高雅風度。
代表合歡團圓的團扇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趣味和精神內涵,具有獨特的象征性和藝術性。在中國的民族文化審美心理中,圓形的團扇包含著天人合一、團圓美滿的美好愿望。“和”的理念是構筑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中,安定、含蓄、和諧也一直被看作是最崇高的境界。因此,在古代團扇的造型設計中,都體現著這種追求,目的是給觀眾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間。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中則正,正者,和之謂也。”可見古人觀念中,雅正與中和之美是相通的。團扇造型勻稱、平和、調和、和諧、融合。這一范疇構成我們民族特質的許多深層的品格。雅正與中和合而稱之為“和雅”,這是古人神往的藝術境界,也是團扇設計所追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