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學方法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來說,具有一種獨特的優(yōu)勢。本文在對案例教學法和曲式分析了解的基礎之上,探討了案例教學法在曲式分析教學過程中的三個重要作用,即增加學生學習曲式分析課程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曲式原理知識以及提高學生對曲式分析原理的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案例教學;曲式分析;作用
現如今,由于曲式分析課程的理論知識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得較為枯燥,它的純理論性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容易產生泛味性,從而消極學習。而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在形象思維的過程中進行教學的施教方式。在其他教學方式的嘗試中,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時候,我們采用了案例教學法,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以其形象的案例教學形式進行教學,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保證了曲式分析教學的教學質量。
1案例教學法和曲式分析介紹
1.1案例教學法和曲式分析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指的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而制定出教學目的,并依據教學目的,來引導學生對典型案例進行調查、思考、討論、分析等各項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說,有許多的優(yōu)勢:首先,它采用形象而生動的案例直接和學生接觸,使學生對其樂于了解、樂于分析;由于在教學中表現得十分直觀和具體,因此,化抽象化為形象化,克服了理論教學過程中的抽象化、難理解等不利因素,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好更快的得到理解和掌握。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方法表現出更加能夠側重對學生進行啟發(fā)的優(yōu)勢,案例教學方法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它不再是強硬的填鴨子式的灌輸教學,而是學生自身積極的和主動的學習。再次,案例教學表現在溝通方面有著十分強大的優(yōu)勢,它有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互動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趣味性。最后,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還表現在能夠較快地達到教學目標,因為它并不是希望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記住知識,而是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能力。
曲式分析,簡而言之,就是對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形態(tài)、類型以及規(guī)律進行分析和研究。曲式分析教學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曲式結構規(guī)律的理解能力以及運用能力。
1.2案例教學法與曲式分析的相通之處
案例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中采用具體的案例進行教學,進而使學生掌握普遍性的理論規(guī)律,它是從案例的特殊性上升到理論的普遍的一個教與學的過程,是一個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不斷往返循環(huán)上升的過程。這一過程符合人類的認識規(guī)律,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案例教學中,學生通過對直觀形象案例的了解,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正確性和普遍性的理解和認識。
曲式分析在某種程度上與案例教學是相通的。曲式分析本身也叫作曲式與作品分析,它需要對大量音樂作品進行分析,進而總結出曲式結構形態(tài)、類型以及普遍的曲式規(guī)律,從而形成曲式結構原理,再通過理論去指導實踐。而曲式分析教學的目標也在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學法對曲式分析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2案例教學法對曲式分析教學的作用
2.1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曲式分析教學中,由于曲式結構形態(tài)等理論知識的枯燥,使得學生失去學習曲式分析課程的興趣,進而影響該課的教學成效,最后影響音樂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在曲式分析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很好地增加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是一種形象化教學,它的教學形式表現得十分豐富。教師在曲式分析教學中,恰當和科學地采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與學生專業(yè)方向相接近的音樂作品案例,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理論學習興趣,實現曲式分析教學的目標。例如,在教授鋼琴方向學生曲式分析課程時,可以選擇學生經常彈奏的作品,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學生對作品的感性認識,強化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使曲式分析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2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曲式分析原理
案例教學方法并不是將曲式分析理論知識灌輸式地教給學生,而是通過案例講解、分析、探究,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原理知識,它重視的不是單一的結果答案,而是整個案例分析的思維過程。在案例分析討論中,學生們通過積極開動腦筋,真正地對原理知識心領神會,而不再是通過死記硬背來對付。
譬如,通過案例分析講解一段曲式里復樂段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復樂段為何屬于一段曲式,復樂段與樂段反復有何不同等問題,使學生在案例討論分析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復樂段。通過這種案例分析方法,學生將更好地理解曲式原理。
2.3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占主導的傳授者,學生只是消極的接受者,教師講授原理知識,學生只能狼吞虎咽的接受,無疑這種方法不能培養(yǎng)出較高綜合能力的學生。而在案例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曲式分析教學中,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展示典型的作品案例,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分析。學生將所學的曲式結構、類型等理論基礎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理論聯系實際,主動思考、分析與研究。同時,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的消極接受,案例教學方法通過增加學生的主動性,無形之中迫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通過一系列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使學生不斷開拓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提高學生曲式分析的綜合運用能力。
3結語
案例教學法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曲式分析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曲式分析理論知識的認識、并提高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綜合能力。案例教學法是改善曲式分析教學成效,實現其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高為杰,陳丹布.曲式分析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唐小波.芻議三種教學法在高師曲式與作品分析課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07(02).
[3] 謝秋菊.案例教學法對曲式分析教學的幾點啟示[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3(01).
[4] 鄧月仙,張寶,劉文寶.案例教學法應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1(04).
作者簡介:康煒(1979—),男,吉林長春人,學士,吉林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作曲與作曲理論,曲式學的教育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