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峰
摘 要: 美術是一門集多重屬性于一體的學科,美術教學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職院校而言,美術教學要求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目前,我國高職美術教育受傳統美術教育的影響,教學發展嚴重滯后,改革高職美術教學勢在必行。本文以高職美術教學為切入點,在分析高職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高職美術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旨在說明高職美術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以期為高職美術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職 美術教學 教學改革
前言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對美術設計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對高職美術教學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就高職美術教學而言,傳統的高職美術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更新高職美術教學理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教學改革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可以為高職美術教學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如何進行高職美術教學改革是高職美術教學關注的重要課題,因此,研究高職美術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高職美術教學改革進行了相關思考。
一、高職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高職美術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還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高職師資力量薄弱、課堂教學手段單一和教學的實踐性不足三個方面,其具體內容如下:
1.高職師資力量薄弱
高職師資力量薄弱是高職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就目前而言,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從事高職教學的教師往往缺乏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綜合素質。在實際教學中,現有的高職教師本身就缺乏實際技能,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偏重于純理論的美術技巧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技能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嚴重制約著高職美術專業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加之高職院校的學生美術專業基礎相對較差,對藝術技能課缺乏基本的掌握等因素,不難看出,師資力量薄弱從整體上削弱了高職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2.課堂教學手段單一
課堂教學手段單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職美術教學陷入瓶頸。在高職院校美術設計教學中,教學模式和課堂組織方式仍然比較單一,滯后于現代高職美術教學的需要,高職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采用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沒有意識到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時,也只能是機械式的隨堂聽和模仿,沒有深入吸收。轉化和創新所學的知識。高職課堂教學手段單一,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3.教學的實踐性不足
教學的實踐性不足也使得高職美術教學陷入困境。在高職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科本位思想導致教學的實踐性不足。具體說來,學科本位主要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過分強調美術專業的學科知識,人為地分割了學科之間的聯系,浪費了許多有效的課程資源。眾所周知,教育的本質在于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過分強調美術設計的學科中心性,很容易導致美術學習內容的繁、難、偏、舊,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全面發展。
二、高職美術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在高職美術教學中,為進一步提高高職美術教學的教學水平,針對上述高職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革高職美術教學的有效途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1.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是高職美術教學改革的關鍵。在高職美術教學中,建立具有“雙師”素質的教育隊伍,積極引進具有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美術專業教師,對于提高高職美術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制定長遠的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做到既充分考慮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又要兼顧學校學科的專業發展;二是定期對在崗教師進行培訓,鼓勵進修提高;三是定期安排專業課教師到企業或實訓基地頂崗,及時了解掌握最新的工藝技術和設計理念。
2.優化課堂教學手段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和系統科學提高教學效益、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理論和實踐的技術,它通過研究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來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課堂教學手段也是高職美術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在高職美術專業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是優化課堂教學手段的有效途徑。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是借助計算機對于文本、聲音以及動靜態圖形圖像的信息傳遞手段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對于以形象直觀為特點的美術設計教學,多媒體技術有著先天的優勢。
3.加強教學的實踐性
高職美術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教學的實踐性在高職美術教學改革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隨著人們對文化藝術需求的提高,為適應社會需求,高職美術教學在教學方面以實踐性教學為主,強調對學生的職業技能的訓練。對高職美術專業教學而言,加快推進工學結合、校企聯合辦學的發展思路,已成為當前高職美術沒計教學發展與改革的關鍵環節?!肮ぷ魇抑啤笔歉呗毭佬g教育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施手段,“工作室制”強調獨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教育過程,在開放的氛圍中師生共同工作,共同創作,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目的。在“工作室制”模式下,美術設計教學才能真正走向產學一體化,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授者”,更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同學生一起探討分析創作設計的目標、情境、方法,引導學生走向生產實踐:學生也不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而是以主體性身份參與建構,完成創作任務,這樣有利于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
三、結語
總之,高職美術教學改革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在進行高職美術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為培養具有較強專業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提高學生的美術基礎、優化課堂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實踐性,不斷探索改革高職美術教學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高職美術教學的教學水平,進而促進高職美術教學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實用性美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成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藝術教育.2011(01).
[2]謝嘉琳.高職美術課程的教學現狀及改革發展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11).
[3]杜曉哲.對高職院?!毒W頁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5).
[4]楊晨光.高校美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與教學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27).
[5]常曉君.師范院校通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合理設置與有效教學[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