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昕
摘要:由于地方獨立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師資力量相對較弱,所招收的學生基礎和學習能力與重點本科類院校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不適合參照重點本科類院校以理論教學為主的人才培養方式,而需要改進當前人才培訓模式,構建自己的專業特色,結合社會人才需求,才能培養出一批優秀、實踐能力較強的外貿專業人才,從而增加就業機會。本文試圖從國貿專業特色構建意義、存在問題和解決途徑三個方面來探討這一問題。
關鍵詞:獨立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能力在獨立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就獨立院校國際貿易本科畢業生的普遍情況來看,由于實踐能力的短缺,使得他們在就業過程中難以體現自身優勢,就業質量不高,且出現許多專業不對口得現象。這與當前社會需求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這種困境的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但專業傳統教學模式乃是其主要原因。專業傳統教學模式強調依賴有限的、孤立的學校教育資源,導致專業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應用的脫節、學校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脫節。顯然,這種脫節將極大影響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根據獨立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對學生技能與能力的要求,設計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建設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改變這種局面的重要途徑。
一、基于社會需求導向構建獨立學院國貿專業特色的意義
教育部2008年頒布的26號令《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為獨立學院設定了5年的改革過渡期。期滿后,獨立學院有三條“出路”:繼續作為獨立學院存在、轉民辦高校、撤銷或合并。而今,轉型日期逼近,獨立學院自我完善、提升則顯得尤為重要。獨立學院由于所招收學生知識基礎不一樣,不能直接照搬母體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獨立院校在辦學上要面向市場需求,體現專業特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二、構建地方獨立學院國貿專業特色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設置上照搬母體學校課程,過于僵化
課程體系設置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培養學生的目標。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存在存在下述問題:照搬母體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偏多,理論課程比例過高、專業課程設置過少,實踐課程很少,課程內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復。獨立學院學生知識基礎和母體校學生相比,較為薄弱,如果使用同一種人才培養的模式,不能因材施教,就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型,更加不能面向社會需求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
(二)缺乏相應的師資隊伍
要針對社會需求培養出具有實踐操作力強的學生,師資是極其重要的一塊。目前獨立院校主要師資力量由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具有碩士研究生甚至本科學位的老師構成。而這些年輕老師基本上都沒有實際從事過外貿工作,教學資歷尚淺,教學方式稍顯單一,雖然教師的學歷及其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可以滿足目前的教學要求,但是由于外貿是一門實踐操作力極強的學科,而且中國的外貿形勢和外貿政策變化非常快,雖然學校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國際貿易實訓模擬軟件,但這與真正的外貿仍然相差非常大。目前獨立院校的教師往往無法對學生實習、實踐給予充分的指導,也直接導致學生實踐技能缺失,無法適應社會需求。
(三)缺乏足夠的實踐基地
獨立院校并不是高職高專,可以直接面向工廠培養學生。獨立院校由于自身特殊性,他既要具備國際貿易專業的相關實踐技能,又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此外,目前社會外貿公司規模普遍不大,無法像工廠那樣吸納大量的學生實習,況且目前我國幾乎各類學校都開設有國際貿易專業,每年國貿專業畢業人數也相當可觀,想真正安排學生畢業前充分實習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
三、解決途徑
(一)著手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1.平臺課程+模塊課程設置。平臺課程主要指公共必修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這些課程側重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和素質進行培養。模塊課程指出了專業基礎課程之外,再分若干專業方向模塊課程組。每個模塊都體現外貿從業人員所必須具備的技能。如報關報檢模塊;貨運代理模塊;外貿單證操作模塊;BTOB電子商務平臺操作模塊等供學生選修,學生至少選擇一個方向的模塊課程組進行學習。這樣課程組合在保障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又更進一步強調應用和實踐技能,以適應市場需求。
2.引入企業資源,與國內優秀的外貿平臺公司,如阿里巴巴或者敦煌網合作,聯合培養學生。阿里公司在對其客戶(即使用阿里外碼平臺的公司)的調查中顯示,有相當一定比率的企業實際上并不會操作外貿平臺,比如如何使用關鍵詞,如何提高排名和曝光率,如何使用平臺促進買賣雙方的相互信任等,很多企業都缺乏這類電子商務平臺的操作技巧。我們可以引進企業資源,和外貿平臺公司實行“訂單式”培養,即滿足廣大企業的需求也促進學生的就業。
3.充分利用暑期進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將知識融會貫通。學院可以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設置成學分管理模式,并發放學生實習日志,讓其記錄每天所做的事情,讓實踐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延伸。
(二)對內加強老師外貿實踐素質的培養,對外引進企業優秀的經理人,提高教師團隊的實踐素質
獨立學院在師資培養上應該更好的實行“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策略。所謂“引進來”即引進外貿企業高級經理人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在引進的時候不要去拘泥于學歷、學位等門檻。而“走出去”即是我們的國貿專業的老師,要進入外貿企業或社會上相關部門進行掛職鍛煉,要掌握這些外貿技能,了解外貿行業的動態,一味的在學校埋頭教材,只會與社會脫節。如果教師掌握這些外貿的技能、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那培養出的學生學生才不會與社會需求脫節。
(三)將社會資源引入校內,解決實習問題
國貿專業在全國各類高校,甚至包括高職高專也是普遍開立的一門專業。目前動輒招收好幾個班、上百號學生的國貿專業,想安排每一位學生在畢業前充分實習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況且企業是務實的,如果沒有任何的經驗、技能,不能為企業獲取實際的利潤,沒有企業愿意浪費成本去培養一個尚未畢業的大學生。既然走不出去,可以將企業資源引入到校內。我們可以在校內設立大學生創業園區,鼓勵學生探尋優秀的創業項目,學校可以設立創業基金,或者作為橋梁,為這些優秀的創業項目尋找有興趣的投資企業。而針對國貿專業的同學,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尋找有競爭力的產品,開創小額外貿交易平臺,如敦煌網,進行小額的外貿交易。鼓勵學生創業,讓學生忙碌起來,以創業為動力,興趣為引導,把被動的傳統教學方式變成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導向的積極型教學方式。參考文獻:
[1]何正全,朱蕾.獨立學院外貿人才的培養模式探討[J]. 當代教育論壇,2009(12).
[2]林俐,林愛菊,張一力.基于地方資源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色培育及實踐——以溫州大學為例[J]. 高等農業教育,2009(02).
[3]宋新剛.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 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19).
[4]何龍斌.國貿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1).
[5]姜書竹,殷紅蕾.區域經濟與地方本科院校國貿專業特色建設——以湖州師范學院為例[J]. 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