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俊峰 趙素妮 梁永萍
摘要:英語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先決條件。學生語言學習的內在動機越強,就越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本文通過對河北北方學院高職高專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高職學生普遍缺乏英語學習動機,但他們的外在學習動機遠遠強于內在動機,本文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高職學生;學習動機;英語學習;學習效果
一、引言
大量研究表明,在外語學習領域中:動機是決定語言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語言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條件。學習動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成為學生語言學習的驅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和教學效果,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是極其必要的。
動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的內部力量和動因,它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沖動或試圖達到的目的等。華惠芳認為外語學習中有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內在動機來自個人對所做事情本身的興趣,外在動機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結果。
Gardner和Lambert把第二語言學習動機分為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何兆熊、梅德明對這兩種類型的動機給出了定義:成人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在于交流需要,以實用為目的(如為了工作需要、通過考試等)即為工具型學習動機,而以社交為目的(如想融入第二語言的某個社團等)即為融入型動機。具有融入型學習動機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往往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且能持續保持學習興趣和勁頭,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和滿足,進而提高學習效果;而具有工具型動機的學生學習目的較直接,一旦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就會很快懈怠下來,甚至放棄英語學習。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和側面研究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他們的研究對象多為非英語專業的本科大學生或高職院校的高職生。而對本科院校中的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卻寥寥無幾,本研究擬以河北北方學院的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他們的英語學習動機,找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困擾各高校的“費時低效”的英語教學現狀。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及方法。選定河北北方學院農林和動科學院各兩個班共132名高職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發出問卷132份,收回有效問卷127份,有效率為96%。調查問卷是在參考高一虹等問卷的基礎上編制的,內容除了涉及與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相關的8個問題外,還包括學生的性別和個人背景。
2.結果分析。(1)調查問卷中關于內在動機的四個問題分別為:①我從小就對英語感興趣,說不出為什么;②我學習英語是為了出國或與外國人交流;③我學習英語是因為我喜歡英語國家的文化;④因為喜歡英文歌曲和電影,所以我喜歡英語。
調查結果顯示:14.2%的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其中包括9.4%的女生;同意學英語是為了出國或與外國人交流的學生僅為8.2%;有12.6%的學生認為自己學英語是為了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而因為喜歡英語歌曲和電影而喜歡英語的學生占21.3%,略高于前三項;后三個題目的選擇結果男、女生無明顯差異。
通過對以上結果分析,由于高職高專學生入學成績差,英語基礎薄弱,尤其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他們認為自己將來根本就沒有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成績好壞一個樣,所以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嚴重不足;但一些學生喜歡英文歌曲和電影,說明這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很有可塑性,如果教師引導正確的話,有可能幫助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內在動機,更大程度地發掘他們語言學習的潛質。
(2)調查問卷中關于外在動機的四個題目分別為:①我學英語是學校/父母要求的;②我學英語的目的是應付考試,將來找個好工作;③我學英語是為了將來專升本或考研;④學好英語能讓我有成就感。
調查結果顯示:92.6%的學生認為自己學英語是學校/父母要求的;86.9%的學生希望通過學好英語找個好工作;而選擇“學英語是為將來專升本或考研”的學生為51.2%,比例較低;72.4%的學生認為學好英語能讓他們有成就感。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高職高專學生學習英語的外在動機較強,他們希望通過學好英語應付考試,找份好工作,得到成就感等。他們把英語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和武器,一旦達到了目標或發現目標遙不可及,很難實現的時候,就容易失去學好英語的信心,從而放棄英語學習。
三、解決辦法及對策
1.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在本科院校里,高職高專學生入學成績低,英語基礎差,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自信心明顯不足。要使學生有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充滿自信地學習,教師首先要從關愛每一個學生做起。在課堂上應賞識學生,發現和肯定他們在學習中的每一點進步。多向他們介紹高職生在職場競爭中有著本科生無可比擬的優勢;英語也是未來職場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只有學好英語,自己才會更有競爭力。課上或課后,教師不妨組織一些小型的單詞競賽、英語朗讀競賽、英語演講競賽等,給獲勝者適當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學生在不斷的努力中體驗到了競爭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自然就容易增強自信,以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來應對英語學習。
2.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內在動機的原動力。一個人只要對特定的事物有了興趣,就會積極地去思考、探索或實踐。要想使高職學生對英語感興趣,教師就必須在改變“一言堂”“填鴨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優化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中可添加文化背景、中西文化差異介紹,中間還可以穿插英文短故事、小幽默、英文歌曲、時尚用語、習語和諺語等等,既要突出英語課的趣味性,又要彰顯它的實用性;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資源,把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以視頻、音頻等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3.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語言學家Holec將自主學習定義為“自我管理學習的能力”。他認為,自主學習是可以通過后天努力來培養的一種能力。學習者自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自主。在自主學習環境下,教師首先應完成角色轉變,即從傳統的“教授者”轉變為“指導者”“答疑解惑者”或“合作者”。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和諧、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不同的學生承擔不同的任務,在學習活動中各司其職、各有所獲;課下,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能力水平或專業特點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英語學習目標或計劃,盡量是短期目標并且容易實現,鼓勵學生一步步地完成這些計劃,學生在努力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就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到以后的學習中去,這種良性循環不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四、結語
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者能否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想多方位、多渠道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利用多種方法和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外,還應該用真情打動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華惠芳,《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的研究》[J],《外語界》
2.高一虹、趙媛、程英、周燕,《大學本科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現代外語》,2003.1
3.何兆熊、梅德明,《現代語言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273
基金項目:河北北方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面上項目: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S201107)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