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閣
[摘 要]怎樣培養學生積極大膽的回答老師的問題,是培養學生成才能的重要責任,如果課堂呈現學生沉悶、老師困惑的現象就直接影響課堂的學習效果,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存在想要回答但表達不出來或不敢發言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應該從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上去培養。
[關鍵詞]口語表達;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8 — 0162 — 02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教會學生熟練運用母語進行交際,最為基礎的則是說話,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學生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是一個由內化到外化的過程。更是課堂交流中學生相互學習的過程。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上課時有的班級學生躍躍欲試、爭相發言,有的班級卻星星點點、“千呼萬喚難發言”。這正是,縱使老師滿腹經綸滔滔不絕也不如學生激情滿滿大聲回答問題更有效果。沒有學生相互交流的課堂不是好課堂,課堂知識很難升華。現代教學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活動的能力。那么學生要在課堂上說話并且要大聲講話,讓課堂里的每個角落的學生都能準確的聽到講話的內容,這樣才能保證課堂交流學習的效果,這就成為我們執教者首要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將要把我在課堂上總結的一些經驗和做法講給我的同仁們,希望我們在交流中共同促進共同提高。我將從兩個階段講解:
低年級學生大聲說話的培養(這里指1——3年級的學生)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所以培養低年級學生大聲說話的能力就是基礎中的基礎。
低年級的孩子正處于心智發展構建階段,他們缺少認知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所以課堂上他們普遍存在的現象是膽子較小,課堂回答問題的聲音小甚至不回答。要知道大聲講話是克服心理素質缺陷的有效訓練手段之一,那么我們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學生克服“語言羞澀”的心里障礙,把學生懼怕在課堂表現變成熱愛在課堂上表現。那么我們可以從以下6個方面嘗試做一做。
1.打造新型教師形象。
新型教師,應該具備三方面的知識結構:擴展性知識、專研性知識、人文性知識。
擴展性知識。擴展性知識主要指教師的文化基礎和文化視野,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人文學科的有關知識和理論。這種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背景性知識,是教師專業成長之樹的龐大根系。課堂上要有數學教師的素養:用詞準確、語句精煉、敘述嚴密;要有語文教師的素養:文學知識豐富、了解歷史、地理、科普知識、能琴、棋、書、畫或歌舞等。正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培根的這段話尤需新型教師記取。
專研性知識。能以學生終生學習需要研究教材,根據學生學情編排教材流程。有團隊合作精神,能為學生擴建學習發展領域提高學生能力而探討研修。
人文性知識。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簡而言之,人文,即重視人的文化。在小學教學中就是尊重學生、尊重家長、尊重科學。
新型教師的形象會因個人的所學,教學技而產生個人的魅力,同時也是影響學生的主要因素,所以新型教師要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
2.多方面培養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能力的支柱。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不能指望他能夠做出實質性的成就。低年級是培養自信心的最佳時機,自信心也是打開一個人生命潛能大門的鑰匙。因此,自信心是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質。學生能夠大聲講話說明他有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敢于表現自己。這里可以分兩方面。
(1)讓學生有成就感
方法一,小組里鍛煉。我在識字教學時,力求當堂課生字當堂記住。我是這樣做的:其一,讓學生讀準字音后再記憶字形,學生在小組里匯報自己記憶字形的方法,再推出一名學生匯報本組記憶字形的好方法。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我要求每節課小組匯報時應是輪流制的。而且匯報時聲音響亮為最好,在匯報時如果有需要小組其他學生可以補充。在學生活動中每一個人都得到了鍛煉,在鍛煉中學生們嘗到了甜頭有了成就感,在匯報中由原來的被動變為了主動,課堂發言也從聲音小斷斷續續到聲音響亮語句連貫了。
方法二,到黑板上鍛煉。對記憶比劃較多的難字我先領學生先書空讓學生能準確書寫難字,再讓學生在桌面用手書寫兩遍,最后同桌兩人相互在桌面上寫一遍。最主要的是給學生提供到黑板前書寫的機會。尤其是記憶筆畫較多難寫的字。開始的時候只有幾個學生敢到黑板前來寫,經過我的鼓勵學生們陸續的都到黑板上來寫了,只見一個個小手在黑板上寫字,我好高興因為這個難字他們都記住了會寫了。學生們也表現的非常快樂,他們中有很多學生還是第一次在黑板上寫字,我相信他們還想有更多這樣的機會來展示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大多數學生都很期待課堂上的識字教學,還提醒我該到黑板上寫字了。在數學教學中每天安排口算練習,并指學生大聲的讀口算題的結果大家一起對得數,并及時表揚他聲音響亮每一個人都聽到了。還可以指學生大聲的讀應用題,可以多叫幾名學生讀,表揚他讀得好得到表揚的學生他會很積極的去解答這道題,這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訓練學生的膽量,從中讓學生有成績感。
(2)提供愉悅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調動學生課堂的參與熱情,都說學生的熱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機會,沒有給予適當的引導。作為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即對圖片、故事、動物、游戲感興趣,從而激發他們說的欲望。如《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你看見圖中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這時一定要讓多個學生說,只要還有學生想說就給他機會讓他說,漸漸地就會有學生從學著別人說到自己會說。從會說到敢大聲說。還可以找好朋友和你一起讀,或一半讀一半表演,也可以小學組內相互讀一讀,演一演,還可以讓學生動筆畫一畫再講一講。整個過程中學生都參與了活動也不斷加濃了說話的興趣。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忘記了膽怯,沒有了羞澀感你還擔心他不回答問題嗎?
3.重視榜樣的作用。
班級里有一個好的榜樣就等于是成功了一半。重點培養這樣的學生:說話的聲音大,敢于和老師主動談天樂于接近老師,喜歡和老師在一起的學生。這樣的學生膽大、有一定的自信心好奇心,也樂于表現自己,那就給他機會讓他站在講臺上,由你手把手的教他如何做一個好榜樣。如:我班的班長李佳怡同學,他就是個樂于表現自己的學生,她喜歡觀察老師在干什么,喜歡模仿我批評學生的語氣和語言。她說話聲音響亮,所以我教她領讀黑板上的拼音、生字、詞語。教她大聲領讀、可以從前往后開火車讀,可以叫哪位同學讀,還可以分組讀和分男、女生讀齊讀等發法。每天的早自習時間就李佳怡這個榜樣學生大聲領讀。時間長了榜樣效應就會起到作用,當我發現有人進步了可以擴大榜樣隊伍,我就讓李佳怡來教會那個學生。這樣榜樣學生就有兩個人了。這里讓學生教學生老師省事了,學生也得到鍛煉了何樂而不為呢!而且學生們在平等中的交流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漸的就發展到兵教兵、兵練兵的程度,榜樣的作用在成倍的增加。形成人人都樂于參與學習,在這里老師要做的就是及時表揚聲音響亮的榜樣學生,及時發現又有誰進步了,誰朗讀和說話的聲音變大了。讓全體學生為敢于大聲講話的學生鼓掌,給學生建立一個信念,大聲說話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掌聲,敢于大聲講話的學生是個好學生。堅持培養學生大聲說話的膽量,是一個長期的課堂教學過程,貴在堅持。
4.有效地方法就是好方法。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大聲講話,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好方法,方法可以是多樣的,只要在針對的學生身上有效果就是好的方法。就說我在教一年級時的一個案例吧,有個男孩叫馬長龍,他在課堂上是個紀律非常好的學生,可就是提問時不會大聲說話,只見他張不開嘴,語言含糊不清,低著頭回答問題,我觀察了他很長時間課下他也很活躍,也能和其他學生一起玩,就是課堂上張不開嘴說話。不會把聲音放出來說。這就需要老師指導發聲,先找簡單的問題讓他大聲的回答,堅持兩三天漸漸地他會大聲說話了,但偶爾還是會張不開嘴,這就需要老師堅持提醒了。最重要的是還要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怎樣說才是大聲說話,那就是在你說話時班級里的每一個人都能聽見就是大聲說話。還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喊話說,堅持訓練一段時間會有一定的效果的。在教學中我經常拿重點段訓練學生大聲讀一遍,小聲讀一遍再輕聲讀一遍,訓練幾次后學生就體會到如何放出聲音讀如何收斂聲音讀,收斂自如后就能有感情的朗讀了。
對于膽小的孩子,方法很簡單:放低難度給他鼓勵。如:**同學請你來讀這句話,你讀得很流利,如果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愿意在讀一遍嗎?首先要肯定他的優點,在鼓勵一下,他會有進步的,但不急于一時,而是堅持幾天的鍛煉他會一次比一次好。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樹立自信,時間長了就敢說愛說了。其次要注意由易而難。如果講得雖然大聲,但是還不夠清楚,就要求他說清楚一點。慢慢就會表述準確了。千萬不要覺得讓孩子大聲說幾句話就是委屈他了,孩子會終生受益。一定要訓練孩子大聲講話。同樣貴在堅持。
5.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1)闡明讀書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讓學生由被動地讀到主動地讀。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開啟讀書的門。舉例表揚班級里愛讀書的學生實例,讓全體學生學習。以師為范告訴學生你愛讀什么書,書中有什么趣事等等。(2)尋找時間讀書。教學生利用在校的業余時間閱讀一本好書。在我們班級里培養學生在有余力地時間里讀書,可以在課間、可以在午休時間、也可以在完成課堂作業后讀書。(3)推薦讀好書。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還組織學生們交流閱讀中的收獲,甚至選一段有感情的讀給同學聽。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有的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了許多的好詞佳句。在語文課堂的表現也更自信了,學生們的朗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有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6.搭建展示平臺
美國哈佛大學嘉德納教授說:“對于一個孩子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個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滿意而能干。”在深入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我們能否實現“他的才能”“盡情施展”這一目標,可以說已經成為衡量我們教學成敗的重要標準。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給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有自信的大聲講話的能力和盡情施展自己的能力,我在班級做了這樣的安排,培養天氣預報員(3名)、一周新聞重點報告員(6名)、傳遞消息的傳話員(6名)、詩歌朗誦小組(10——12名)、謎語(2名)、笑話和腦筋急轉彎小能手(各2名)體委(2名)、美術課代表(2名)、英語課代表(2名)、音樂課代表(2名)等等,只要是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內容,我都積極地安排適合的學生去做,每天只占用課前5分鐘、要求學生能大聲的說話,準確表達就可以了。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給個別學生提供了發揮所長的機會。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學生,只要有了責任或任務都會努力地積極的去做,漸漸地有了自信心,有膽量用語言大聲的表達。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機會,激發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大聲說話的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其過程中培養了他們想說、敢說的心理素質和語言的適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后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上是我對《培養小學生大聲說話能力》的一點個人的見解和做法,方法不算獨到,但是都來自多年教學的體驗和總結,有機會在這里和各位同仁們分享和切磋我感到很榮幸。希望在交流中因人而異各有感悟和收獲,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學生鋪就一條通往自信并能用響亮的聲音回答的課堂教學吧。
〔責任編輯:卜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