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瓊
團隊意識是學校同心協力不斷向上的原動力,我們學校是一個優秀的團隊,其中有中學高級教師4人,四川省名師培養人選1人、省級骨干教師4人,市、縣級骨干教師多人,多人獲省、市、縣賽課一等獎。一直以來我們注重發揮團隊優勢,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一、同行互助,開展集體備課
我校積極構建“校級—學科組—年級組”三級教研網絡,積極為老師切磋專業、分享經驗、搭建平臺。近年來,教導處完善了集體備課制度,要求做到“四定”和“四備”。“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四備”為: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每次集體備課要求一人主備、備課組內討論、集體修改,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備出詳案,并且在書上要有批注、圈點,為了提高備課的有效性,我們采用了定時與不定時的研討和檢查相結合。每期均要開展教案展評活動,真正將集體備課制度落到實處。
二、“青藍工程”,師徒共發展
充分發揮中學高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實行帶教促研,每位帶一到三個徒弟,共同上課,共同研討,互聽互評,師徒在教學對話中共同成長。在活動中,師傅從鉆研教材到環節設計、板書設計以及課件制作都手把手地指導,許多青年教師在這樣的活動中脫穎而出。
三、全員參與,打造公開課
每一學年,我校均有多位教師走出校門,參加各種觀摩課、示范課、送教下鄉、賽課活動。這些課學校都要安排校內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組成智囊團一次次精心“打磨”,都要經歷:試講—修改—再試講,再修改的過程。教案的修改要多次才能定稿。通過專家指導,同行互助,不僅幫助授課教師發現問題、優化策略,同時也促進其他教師提高了教研能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課。
我們在磨課時磨什么?
1.磨教材,成就有深度的教師
要磨出精品課,就必須認真學習課表,深入鉆研教材,了解編者的意圖,怎樣借助教材這個范例進行教學,即解決好教什么的問題,切忌面面俱到,依據教學參考書、課標、學情確定好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2.磨教師,成就有豐度的教師
教師是課堂的舵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磨練”,才能磨出教師的水平,才能磨出一堂好課。
語言——是否準確清楚、精當簡練;是否生動形象具有啟發性。提問的有效性——是否能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目的性是否明確;學生是否有話可說。教學智慧——是否使消極變積極,是否啟迪學生智慧、激發學生情感。教師評價——是否貼切、自然,是否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3.磨學情,成就有溫度的教師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有這樣的發現:有些我們精心準備的課,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會顯得無動于衷,課堂氣氛沉悶,教學達不到我們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脫離學情。課堂不要新穎花哨的形式,而要樸實無華,實實在在地征服學生。
參與——氣氛是否熱烈,受益面是否廣,是否樂于參與思考、討論、爭辯。發言——思維是否活躍,是否注重傾聽,語言是否流暢清晰。效果——理解是否深刻,是否達成教學目標。
4.磨設計,成就有高度的教師
好的教學設計是一把有力的武器,是上好一堂課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
教學理念——是否將對新課標的理解落實在每一堂課中,真正與新課標同行。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否分散,是否能讓學生易于接受;難點是否能搭建合適的臺階。教學思路——層次是否清晰,是否有獨創性。環節銜接——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是否符合規律。問題設計——啟發是否得當,是否簡潔明了,是否有回答的空間。教學策略——是否多樣,是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否恰當。板書設計——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富條理性。作業布置——是否創新,是否合理有梯度,是否扎實有效。
磨課需要專業引領,引領者的專業素質和學術水平決定著磨課活動效益的高低,影響著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質量和速度。學校領導和骨干教師則是專業引領者,在老師“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做出智慧的引領和點撥。所以,教研組長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尤其重要。如果缺少專業引領,主要話題的討論難以深入;教師關注的話題也會缺乏系統性;對一些新舊教學理念必然會發生碰撞的話題缺乏應有的關注;關注的話題就會呈現膚淺、散亂的特點。磨課還必須充分調動任教者的積極性,注重激發所有參與者積極介入、主動發展的熱情。正是通過這樣的磨練,我們的教師從校、縣的講臺走向了市、省的講臺,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也連續幾年被評為巴中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作者單位 四川省南江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