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秀
摘 要: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正確運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評價;鼓勵;肯定;積極性
教學過程中評價的方式有很多種,語言評價是其中之一,課堂教學中運用肯定、鼓勵性的語言評價,既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課堂教學中鼓勵性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一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他就變成了學困生;所以讓學困生變好很簡單,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即讓學生反復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學生,特別是對于學困生這種體驗尤為重要。
曾祥輝同學剛升入初中時基本的乘法運算做起來都很困難。在課堂上他不愿意回答問題,他怕同學笑他,我總是鼓勵他:“沒關系,把你的理解表述出來就可以。”如果他不能回答,我就告訴他:“誰能幫他梳理一下思路。”其他同學回答后我對他說:“你可以自己試著復述一遍。”慢慢地他也能說出一些簡單問題的答案。在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前面部分時,又一次他把四個方程都解準確了,我對他說:“這是你努力的結果,這說明我們能行,就這樣學下去,只要不放棄,我們會有更多的驚喜。”就這樣,他一直沒有放棄數學的學習,有時在課堂上還主動要求回答問題。
鼓勵性的評價讓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把成績慢慢提高,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增強,這才是教育的靈魂之所在,這才是充滿智慧的教育。
二、課堂教學中肯定性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數學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肯定性評價,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王佳萍是我原來的學生。我剛剛接這個班時,她的數學成績只達到合格水平,但是她的英語卻是一流的。一次,她代表小組回答問題之后我告訴她:“你的數學一定能達到優秀,我不相信英語學得如此優秀的學生數學能學不優秀,只是你還沒有盡力而已。”果然,她慢慢地提高了數學的成績,學習的積極性也在與日俱增。
張萍是我現在的學生,她在數學的學習上有很大的惰性,這也是一直讓我頭疼的問題。我們在學習“整式的加減”一章中,她做了這樣一道作業題4(x-y)2-5(x-y)2+2(x-y)2,結果是x2-y2,她翻看作業時,我恰好在班里,我告訴她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把(x-y)2看成一個整體,如果你想運算就要學習整式的乘法,那是八年級我們才會學習的內容。誰知第二天她交上的作業把最后的結果寫成了x2-2xy+y2。”當看見她的作業時是一陣驚喜,我看見了一個學生在學習上的用心。課堂上,我有意請她代表她們的小組匯報問題。在她回答之后,我對學生講到了她和她的作業,并對她說:“你的作業令我驚喜,使我高興了很長時間。”這不是簡單的表揚,而是一種肯定。果然,接下來幾天她在課上表現得非常積極,經常代表她們的小組回答問題。
學生的要求很簡單,她們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教師的肯定,教師的肯定性評價巧合能起到這種效果,并調動她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課堂教學中小組互評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協作的良好品質。新課標提倡學生小組之間互相評價,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
在教學中我采用的是“以生為本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上針對學習的問題首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再進行組間交流或者公開匯報。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時,我們設置了這樣一個練習:某班主任為班級學生發學生用本,每人2本,則多出18本;每人3本,又少23本。這個班級有多少名學生?共有多少個本?每個小組都在靜靜地思考,思維活躍的學生很快就能進行解決。
解:設班級有x人,可以列方程
2x+18=3x-23
學生在完成以后組長自覺組織本組成員進行討論。糾正了不正確的解法。我在巡視中聽見了不同的聲音:“我把本的數量設為未知數,我的列式是這樣的(x-18)÷2=(x+23)÷3。”
“你能說說根據嗎?”
“等式兩邊表示的是本班的人數,根據人數相等列方程。”
這種討論有時是組內的,有時是組間的。學生在討論中不斷修正錯誤或者是不成熟的觀點,有時也會因為觀點的對立而爭論,但是他們都會努力闡述自己的觀點,以便于其他學生能理解自己,并支持自己,討論就是一種相互間的評價。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其實學困生,多數都是我們教師自己“生產”的,我們有義務在課堂教學中對他們進行積極的評價,讓他們不斷的體驗成功。這樣,一個個小小的成功,一定會促使他們獲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王金戰,隋永雙.英才是怎樣早就的[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
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