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摘 要:數學情境創設對于課堂教學來說至關重要。創設情境,重在體現趣味化、活動化、生活化、開放化等,從而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數學情境;趣味化;活動化;生活化;開放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教學實踐證明,情境的創設要體現趣味化、活動化、生活化、合作化、開放化,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喜學、樂學數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一、創設趣味化情境,讓課堂充滿興趣
陶行知說過:“喚起興趣,學生的‘學與‘樂是不能分離的。”學生學習興趣的喚起,很大程度上來自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可以達到“心求通而未得”“心欲言而不能”的“悱憤”境界,使學生產生探究意識和欲望。
比如,對于比較枯燥的計算教學,其學習興趣極難調動。所以必須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在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一節時,對情境進行這樣創設:課件出示蘋果、香蕉、梨、橘子、等六種水果圖片,統計了本班學生愛吃水果的人數分別是24、21、5、7、18、3。教師問:誰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紛紛舉手?!跋矚g吃蘋果的和喜歡吃香蕉的一共多少個同學?……”教師隨時板書,并列成兩列:
5+7= 24+21=
7+3= 18+24=
7-5= 24-18=
…… ……
教師再一次提問:“看,同學們列出這么多數學算式,請你任意選擇一列,看誰先做完。”多數學生都選擇了第一列。很快做完。追問:“為什么選擇第一列?”學生齊聲說道:容易做!而這“容易做”的背后,正是老師精心創設的趣味化情境,對舊知的復習很自然,重要的是喚起了學生繼續學習新知的興趣。學生從課始就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效果較好。
二、創設活動化情境,讓課堂充滿生機
學生好動,是自然的天性。因此,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盡量創設活動化的情境,將學生的“學”和“玩”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課堂充滿生機的活力。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小競賽、小游戲等,還可根據教材實際,讓學生進行直觀操作等,靈活設計情境,把靜態的內容變成學生主動參與的游戲活動,在動手中發展自己的思維。
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
1.每人將12個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一擺,看能擺成多少種不同的長文體,每擺一種,記錄一種,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可能的答案有:12、1、1;3、4、1;2、6、1等9種)。
2.每擺一種,數一數,方塊數目變化了嗎?學生很自然地回答,沒有變化,都是12平方厘米。
3.觀察所記錄的長、寬、高與其體積“12”的關系,概括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如果學生想不到長寬高的乘積,教師可以提醒)。
這樣,學生自己探討并理解了“長方體體積=長×寬×高”的真實含義,比教師單純地做實驗或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讓課堂充滿親切
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其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且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聯系學生生活的情境,學生容易接受,并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魅力,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積極性明顯提高,應用意識自然得到落實,回歸生活的數學理念自然得到強化。
比如,復習“年、月、日”一課時,教師出示給學生這樣一道思考題:爸爸某月的5號出差到外地,小華急切地盼望爸爸回家,每天都要畫一道豎線,兩個月后,爸爸出差回家了,小華一共畫了多少道豎線(即數了多少天)?這種問題必須結合生活實際,充分考慮某兩個月可能出現的情況,1、3、5、7、8、10、12等7個月是大月,是31天,平年2月是28天,其他各月是小月,為30天。對這些問題必須明確,再結合現實生活,出現了諸多答案。學生的興趣極高,一開始就提出質疑:是哪兩個月?。吭趲熒墓餐ο?,這一生活性問題得到解決。
四、創設開放化情境,讓課堂充滿體驗
實踐證明,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挖掘學生的數學潛力,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水平,設計難易不同的開放性數學問題情境,讓不同的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梢愿鶕滩膶嶋H或學生需要,設計一些條件開放、問題開放、策略開放、結論開放等不同的問題情境。
比如,上述復習“年、月、日”一課的教學,就屬于條件開放,對學生的啟示很大。再比如,復習“乘法口訣”一課,可以設計為:“把24個學生編成小組,要求每小組人數同樣多,可以分成幾個小組?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有幾種分法,并寫出相應的算式?!蓖ㄟ^這種開放式的練習訓練,多角度多方位地鼓勵學生思考并解決數學問題,培養了學生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另外,還可以創設合作化情境,使師與生、生與生等思維得到碰撞,智慧得到啟迪,學生的主體與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情境創設的重要性,立足教材又不拘謹于教材,結合學生實際,設計適當的數學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愛學數學、樂學數學,能用數學,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辛勇懷.探討數學情境創設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2(32).
[2]張世應.小學數學情境創設誤區剖析[J].教學與管理,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