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教陽
摘 要:最完備的教育是家校結合,孩子的成長單靠某方面,都不完整。傳統家校聯系方式制約了家校共建,以網絡為平臺的家校協同教育形式拓寬了家校合作平臺。
關鍵詞:家校聯合;網絡;協同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各因素中,家庭和學校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二者協同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我國歷來都把密切家校合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我省教育廳更是重視、開展了“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工作,加強家校聯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一、傳統的家校聯系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家長會、家訪、成績單等家校聯系方式已不完全適用。以家訪為例,一些家長并不歡迎教師隨時到訪,家訪時并不一定能夠遇見學生家長,而且耗時,交通安全隱患很大,要讓學生家長經常集中到一起開家長會并不現實。
當今,互聯網廣泛應用,傳統聯系方式必將發生變革,網上家校協同教育為學校提供了一種方便有效的交流途徑和新型教育平臺。
二、信息時代家校聯系方式的優越性
信息時代的家校聯系方式主要有:發送E-mail、開通網上家長學校、建立班級網站等方式,它們能夠克服傳統的家校聯系方式中的很多局限性。
學生家長與教師互發E-mail,掌握學生在家的動態,了解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等,把學生的思想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使教書育人收到最佳的效果。
開設網上家長學校,在網上介紹家庭教育知識、優秀教子經驗,設置互動性的欄目,如,留言簿、BBS、學生信息查詢等,實現多向互動交流,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及時快捷地收集家長、學生的信息反饋。
制作“班級網頁”,把全班學生的特色、在校表現發布在網上。網頁的“學生作品”欄中是班內學生寫的文章,家長通過網頁查閱自己子女的文章,了解自己的子女。“公告欄”中可以查尋自己子女在校的學習情況,然后通過“家長留言”與班主任進行交流,及時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電子家訪”快捷地完成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當然,對于重點學生,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走訪,其教育效果會更加顯著,也是老師應盡的責任。
總之,充分運用傳統和現代的家校聯系方式,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家校合作,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學校教育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相信隨著網絡環境下家校聯系的日益深入應用,家校協同教育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舞臺。
(作者單位 湖北省隨州市隨縣萬和鎮桃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