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梅
摘 要:一直認為語文學習更多的是得益于對閱讀的喜愛而日久積淀的底蘊。因此,在教學中,我在課外閱讀上格外重視,我既是學生的引路人,也是同行者。我采用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想讀;營造閱讀氛圍,讓他們愛讀;教給讀書方法,讓他們會讀;展示閱讀成果,讓他們在讀的同時體會到樂趣等方法,讓學生走進書籍的世界,讓書籍成為學生生活的指路明星。
關鍵詞:課外閱讀;引路人;同行者
筆者認為,語文學習更多的是得益于對閱讀的喜愛而日久積淀的底蘊。于是,讀書成了我和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我既是他們的引路人,也是同行者。
一、激發閱讀興趣,想讀
作為他們的引路人,首先要培養閱讀興趣把他們引上路。要想讓學生愛上讀書,教師要先熱愛讀書,給學生做個好榜樣。在我的辦公桌上,有自己訂閱的《七彩語文·教師論壇》《讀者》,從圖書館借閱的《愛的教育》《草房子》等適合學生的課外書。空閑時,我總愛捧著書,在校園的某個地方讀。上課時,我常有意無意旁征博引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暗示學生,教師的知識是讀出來的,通過我的示范,逐漸地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我每天利用課前5分鐘給學生講故事,每次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下課后圍著我問,所講的故事從哪本書看的,書從哪里買的……趁機我介紹了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書,如,《格林童話》《中外著名童話故事》等。于是,課余時間,學生大多靜了下來,手里捧著一本書,有的看完了互換著看,有的兩三個湊在一起讀,他們爭先恐后地去讀、去交流、去汲取書中的營養……
二、營造閱讀氛圍,愛讀
為了讓他們在閱讀的路上感受濃濃的書香,我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我在教室里張貼了讀書名言,班級建立了圖書角。每天中午,我安排了30分鐘的讀書時間,集體閱讀。這個時間只要我有空,都會和他們一起坐在教室里一起讀書。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也便于我進行及時引導,走進學生閱讀過程之中,讓學生更喜愛閱讀。
在農村很多家長沒有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我通過召開家長會,逐漸改變家長的觀念,用理論和事實,告訴家長閱讀對孩子身心成長的重要,取得家長的認同,同時倡導家長盡可能為孩子安排一個小書房,添置一張小書櫥、小書桌,更要保證書源。有條件的家庭提倡親子閱讀。讓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能感受到閱讀的氛圍。
三、教給讀書方法,會讀
學生喜歡上讀書,但并不等于會讀書。為了讓學生在閱讀的路上不盲目地前行,我結合學生實際,每周利用一節語文課作為課外閱讀指導課,每次指導的內容都有所側重,比如,閱讀佳篇名著時,要求學生按課堂上精讀課文的一般學習方法進行,首先快速閱讀目錄,知道總的概要;再泛讀全書,邊看邊想,在讀中自悟自得;最后找到想精讀的內容,欣賞其精彩片段,品味其獨特寫法。
在讀的過程中,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努力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對于所讀內容中精彩部分適當地圈畫、批注,邊讀邊思,在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針對其內容談談有什么收獲,及時寫好讀書筆記。
四、展示閱讀成果,樂讀
為了讓他們在閱讀的路上保持熱情和激情,我每學期都要安排幾次文學作品朗誦會,舉行兩次講故事比賽,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展評讀書筆記,編輯讀書小報,在評、展、比、編等活動后,我以書為獎品贈予優勝者。這樣為學生搭建了閱讀成果展示與分享的舞臺。讓學生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成就與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熱愛之情,使書籍成為生活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老師。”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走進書籍的世界,讓書籍成為學生生活的指路明星,首先要把他們引到閱讀的路上,在閱讀的路上與他們同行,和他們一起找到這顆明星,讓它在以后的路上一直為我和我的學生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