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發行意味著課改又開始新的出發了。它為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與指導。為了體現語言的漸進性,在一級讀寫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寫詞句”。在二級標準讀寫中內容已經修改為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在教學建議中,它特別強調小學英語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一直以來我們對小學英語作文的寫作缺少科學指導,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小學高年段對英語寫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僅僅停留在句式的枯燥疊加和機械訓練中,而是要求更加富有邏輯的表述。除了必備的基礎之外,還要有開闊的視野。因此,筆者認為課內課外閱讀對寫好英語作文起著非常關鍵的推動作用。
一、讀好課內,打基礎
首先要熟讀課本上的詞、句、語段和語篇。只有牢固掌握課本知識,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拓展閱讀,提高閱讀的質量和廣度,為寫好英語作文積累做好最基礎的知識儲備。教師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來源于課內的文本,比如,我們在學習My favorite season這篇對話時, 我會給學生一個關于我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的介紹:My favorite season is winter .Its cold in winter. Its white in winter. I can make a snowman. I can go ice-skating. I wear warm coat in winter. I like winter very much.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仿照我的句子,填充畫線部分,寫出自己的文章。另外我們教師要提高學生將對話文本轉為陳述文本的能力,將所轉述的內容寫下來形成語段甚至一篇完整的文章,在這個剛開始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填充式地訓練逐步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和增強英文寫作的信心。還有,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英文寫作時會用漢語順序直接翻譯,寫出的英文表達歧義,惹出很多笑話。那么通過在課內的閱讀教學,我們與學生一起分析材料在體裁、結構、內容、語言上的特點,結合各種課堂活動,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這樣學生通過和英語不斷的接觸,自然而然地形成對英語的知覺認知,從而養成一定的英語語感。從而在英語寫作中,逐步幫助學生自覺地排除漢語的干擾,有效遏制中式英語的現象。
二、讀好課外,拓視野
讀,是理解語言,從外到內的吸收,是“信息的輸入”;寫,是運用語言,由內到外的表達,“是信息的輸出”。只有保證了信息的輸入量,才能確保輸出量。而單靠教師在課堂上40分鐘的輸入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除了從課本上吸取英文寫作訓練的營養元素之外,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為學生的英文寫作服務。如,牛津閱讀樹、英文經典繪本、相關的英語小故事、一些英語作文閱讀網站等都很值得去閱覽一下,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寫作必須言之有物,所以,寫作離不開閱讀的積累,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寫作者便無法寫出內容豐富、主題深刻,翔實感人的佳品。英語閱讀是學生積累并提高寫作能力的最重要途徑之一。為了使寫出來的英文作文更為生動豐富,在閱讀一些相關的好文章時,教師可以高效利用所閱讀的文章,將它們作為范文,訓練學生在模仿范文時結合自己的思考寫出更具有自己特點的英語作文來。另外,我們以小組形式開展的作文接力也受到學生的歡迎,學生寫他們的所想所思,各種體裁、話題和各種類型,異彩紛呈,讀來真是妙趣橫生。這樣的活動方式不僅使寫作的練習量得到保證,而且為學生提供了互相切磋共同進步的平臺。
三、讀寫結合,妙筆生花
課內是基礎,那么課外就是延伸;課內課外都是量變的積累,那么寫作就好似產生質變的結晶。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過值得提醒一點的是:在閱讀與寫作之間,仿寫是很重要的環節,它是提高寫作的重要技巧之一。把閱讀材料當作全面了解寫作者的范文,領悟寫作者在范文中采用的各種寫作手法和表達技巧。然后在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采用模仿范文、改寫范文進行寫作訓練等活動,反復借鑒、模仿寫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技巧達到熟能生巧,形成學生自己的寫作技能,為進一步的獨立寫作創造條件??傊?,讀寫結合,將讀的過程轉為寫的演練,為豐富多彩的語言輸出做出更有利的推動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