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燕
摘 要:隨著新課程實踐的深入,在現實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情境創設不當,缺少針對性,小組合作流于形式,評價形式失真,沒有導向性。面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失當;失真;得體;互動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猶如一股春風迎面撲來,讓人為之一振,它帶給我們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改精神。很多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實踐的深入,在現實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這些問題充分體現出我們的數學教師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認識和理解還存在著很大的偏差,值得引起關注和思考。
1.情境創設不當,缺少針對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學生發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F在的數學優質課、示范課幾乎都能見到很多不同的情境創設。但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由于諸多原因,情境創設往往“變味”或“走調”,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例如,一位教師教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片段。上課伊始播放了一段動畫片:一只美麗的蝴蝶飛過草地,飛過花叢,又飛過一片樹林,和樹葉有一段對話,最后樹葉對蝴蝶說:“其實呀,在圖形的王國里,我們是一家呀!”“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想不出來為什么樹葉和蝴蝶是一家,課堂一片寂靜。明明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呀!教師只好不停地引導:“你們看,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幾經周折,終于引出了課題。至此,十幾分鐘過去了。
2.小組合作流于形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合作探索與實踐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倍F在,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的幾乎都是小組學習形式,這似乎成為一種時尚。尤其是在公開課和觀摩課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小組學習活動表面上熱熱鬧鬧、沸沸揚揚,但稍加深入了解,即可發現,他們的學習探究活動有的偏離正題,有的只浮在表層,并沒有進入實質性問題的探究。有的小組僅僅是個別學生在認真思考探究,另外的學生則做一些與問題無關的小動作,說些無關的話,有的學生干脆不思不想,等待別人出結果,這種散亂現象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甚至造成探究的失敗。
有位教師在上一年級上冊統計一課時,學習完“統計為慶祝大象過生日來的各種小動物個數”后,教師將全班8人一小組分好,讓學習小組合作統計一個小組喜歡吃的各種水果的個數。課堂上很熱鬧,教師拋出后,讓學生自己統計,學生很興奮,各抒己見,教師是一個旁觀者。在當前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像這樣的現象很多,講究形式主義。將課桌椅擺成一定的合作學習形式(如馬蹄形、丁字形等)就是合作學習。不管什么科目,什么內容都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講究場面都熱鬧,越熱鬧就說明討論效果越好。這些傾向對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功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3.評價形式失真,沒有導向性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在課堂上,經常聽到的是“棒,棒,你真棒!”“你真聰明!”的表揚聲。而棒在哪里,好在哪里,學生卻很茫然,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如果這些學生確實提出了有創見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或者有明顯的進步,這樣的表揚是適當的。但有些學生僅僅是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者重復別人的發言,那么這樣的表揚就有違發展性評價的初衷了,更有一些教師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沒有加以糾正,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對表揚的“迷失”。以下是“時、分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片斷:
師:請小朋友們撥自己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時刻,并說說理由。
生1:我最喜歡下午6時,因為這個時候可以在家玩;最不喜歡上午9時,因為這個時候我得坐在教室里上課,不能出去玩了。
生2:我最喜歡上午10時,因為這個時候可以在家看電視,玩電腦;最不喜歡晚上9時,因為這個時候媽媽總是催我上床睡覺。
……
師:真不錯!同學們不但會撥時刻,而且還能說出時間的具體意義,大家給予掌聲鼓勵!
(教室里頓時掌聲如潮)
執教者如此表揚學生很不妥。只要對學生的發言細加分析就會發現,生1有好玩厭學的傾向,生2的生活習慣不夠好,而教師卻忽略了對學生這些不良價值取向的正確引導,片面地給予了肯定、表揚,這是極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的。這類傾向的心理背景是期望學生的合作,對學生的答問,一味地給予高度肯定、表揚,雖暫時有些作用,但留給了學生不良的影響。
4.教學手段運用不恰當
近年來隨著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的教學設備不斷出現,這本來是件好事,可往往由于運用不當卻反而影響了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投影、微機的演示過多,減少了學生的操作時間,沒能真正發揮現代教育手段的作用。而真正應該發揮作用的時候卻因為受技術水平的限制而不能演示。比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只用計算機演示幾個靜態的平行四邊形和一些習題。而在學生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出現困難時卻沒有發揮計算機的作用。其實,這時才是發揮計算機作用的時候。如果教師在屏幕上打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經過拼補組成一個長方形時,學生就會很好地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得出過程了,這是用語言無法描述的,也是用其他教學手段解決不了的。而恰恰這時沒有發揮計算機的作用,可見教學手段是流于形式。
二、解決對策
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想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使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成為學生快樂成長的樂園,真正發揮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境促學
情境是教師進行教學,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對于低、中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側重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還應做到“到位不越位”,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設具有“數學韻味”的情境,體現社會發展的新文化,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開展積極的數學活動,促進數學知識建構。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2.評價的語言和方法要全面得體
新課程把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認為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更不是篩選,而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因事而異,讓數學課堂充滿人文性。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發展性的課程評價觀,積極探索評價的途徑和方法,發揮評價的功能,如學生的表現評定、檔案袋方法等,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嘗試開展。表揚與批評都應該在教育教學中發揮其共有的作用。適當的批評不僅不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認識到今后應該如何改正。
3.注重學生合作探究學習中的交流方式
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應包含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地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發展過程。
4.正確有效地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
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總之,課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它是一個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過程,有收獲、有困惑、有思考……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真正理解新課程理念的本質內涵,不斷實踐、不斷反思,就在實際教學中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就能取得教育教學的最后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