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萍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所以,根據課程改革的精神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去進行教學。主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識字教學;教學方法;識字興趣
長期以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都很重視識字教學,特別是小學低段。大家都認為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難點,也是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廣大教師都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抓識字教學這一環節,讓學生反復去讀,一遍一遍地抄寫,正式作業抄完,家庭作業再抄寫,然后聽寫,這樣的教學方法從過程上來說,抓得很實,很到位,但時間長了學生就感到枯燥無味,只是機械地抄寫,敷衍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鞏固率卻很低。等到了小學中高段的時候,寫作文錯別字滿篇,就連平常的成績檢測,都很少有人在字詞積累這方面拿到滿分,究其原因,就是傳統單一,強迫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沒有興趣,厭煩了。通過將近三十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想改變現狀,識字教學就應該做到:
一、重視識字興趣培養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持續時間相對短,但可塑性較強,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動力的源泉,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有了興趣,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樣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意識字方法的培養
識字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識字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1.猜字謎法
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一體的,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謎語中識字,如,“臭”字可編謎語,“自大一點,臭”“告”字可編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鮮”可編謎語“魚”“羊”結伴而行。這樣學生在猜謎語的過程中,既鍛煉了思維,又輕松、愉快地識記了漢字。
2.順口溜法
低年級學生知識積累有限,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還相對低,所以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將其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識記。這種方法以形象有趣、朗朗上口的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如,“小”“土”是“塵”、“小”“大”為“尖”、“木”“木”為“林”等。順口溜識字法既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又能激發學生識字、記字的濃厚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提高了識字效果。
3.游戲識字法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喜歡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識字中根據情況適當設計一個游戲環節,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這樣既輕松、快樂地識記了生字的音、形、義,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在識字教學中設計了找朋友、開火車、打擂等游戲。就拿找朋友來說,我將生字和其相對的音節制作成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卡,課堂上將卡發放到學生的手中,讓手執音節的學生邊唱邊找相對應的字,或由手執漢字的學生找相對應的音節,找著了,一起讀給大家聽,并用生字擴詞,其他學生跟讀后,齊聲夸:“你們真棒!”不管哪種游戲都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對生字的記憶,同時還激發了每個學生的自信和主動參加的欲望。
4.分解組合法
對于筆畫多,結構復雜的字,用分解組合法幫學生化難為易,如,教“繁”時,引導學生將“繁”字分解成“敏”和“系”,教“碧”時,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將“碧”分解變成“王、白、石”,這樣記起來就容易多了。
5.比較識字法
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識記的漢字數量也逐漸增加了,有許多學生將形近、音近的字老是混用,所以,在教學時,將形近、音近易混的字放在一起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使學生準確地識記這些字,并正確地運用,例如,“清、情、請”,“消、峭、俏、捎、稍”,通過比較,學生對這些字的印象就深刻了,也就自然提高了識字的準確率。
6.會意識字法
學生一天天長大,理解能力也相應地提高了,所以在小學高段,可以根據字義運用會意識字法教學,如,“休”引導學生發現人累了靠在樹上休息;“歪”不正就“歪斜”了;“眾”三人相聚人就多了,那就是“眾”。這種方法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覺得漢字很有趣,很有魅力,學起來不乏味,就有主動識字的意識了,記憶還牢固。
三、注意隨意識字意識的培養
漢字無處不有,無處不在,商店、飯館、茶樓等到處都有,只要留心,哪里都能識字,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時時處處去識字,并將自己新認的字寫在紙上貼到教室的活動欄里,課間讀給同學聽,這樣不僅認了字,而且還增強了自豪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總之,我們要改變以往單一的識字教學方法,要以人為本,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進行教學,多方面地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輕松、愉快地學習漢字。
參考文獻:
[1]李建華.識字教學之忌[J].成才之路,2008(06).
[2]李玉華.低年級巧妙識字的四個方法[J].今日科苑,2008(02).
[3]劉小燕.識字教學的幾點體會[J].教育革新,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