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卿
摘 要: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學生自覺主動地把社會要求的思想道德規范在內心加以理解和體驗,并通過實踐轉化為自己比較穩定的自覺行為的能力。然而由于小學生年紀輕,知識、經驗、閱歷等都有很大欠缺,所以對于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是相對缺乏的。這也就有賴于老師通過班集體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專門培養和訓練。
關鍵詞:素質教育;自我教育能力;教學
或許當我用這個名字作為論文的題目時會有人會奇怪:為什么讓老師“偷懶”也成了一種教育的方式呢?這不會是你真的想懈怠自己的教學而找出來的理由吧?其實不然,對于教育和教學如果我們再往更深處思索……也許就會有更新的理解和認識吧!老師真的一定要對教學做得面面俱到嗎?班主任真的一定要對自己班級的事務事必躬親嗎?一個班級乃至整個學校的教學任務難道就僅僅是學生對于書本知識掌握的要求以及對學生升學目標的追求嗎?
我想當我提出這三個問題時一定會有許多老師已經明白我想說問題是什么了。毫無疑問,問題的答案應該都是否定的。因為人格的主體性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具有自立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在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學生自覺主動地把社會要求的思想道德規范在內心加以理解和體驗,并通過實踐轉化為自己比較穩定的自覺行為的能力。然而由于小學生年紀輕,知識、經驗、閱歷等都有很大的欠缺,所以對于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是相對缺乏的。在班主任的工作實踐中,我是采取如下的方法來培養小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
一、讓學生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找到自我教育的感覺
1.讓優點轉變為他們的信心
信心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善于發現并且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無疑將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班級中我會經常開展一些諸如“表揚我,表揚他!”這樣的班隊活動。要求學生先找出自己的優點,再找出其他同學的優點。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大家慢慢地認識到: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
2.讓認識自身的不足成為他們不斷完善自我的起點
十個手指有長有短,只有充分看到自身的不足,才能開展自我教育。在開展了“表揚我,表揚他!”的活動之后,我們緊接著就要開展“找缺點”的活動了。在一種和諧而又融洽的氛圍中,我們通過個人講、大家評的方式,每個人都找出自身的缺點。這樣,學生就漸漸懂得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從而讓他們正視并改正自己的缺點。
二、引導學生參加自我教育的實踐活動
實踐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基本途徑。一方面,實踐活動要求有相應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實踐活動也提供了應用和鍛煉能力的機會。班主任應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自我管理是自我教育實踐的第一步
無論是哪個班級,老師只是在其中一個引導并輔助其思考的人而已,學生才是這個班級真正的主人。因此,把班級里的各項工作讓不同的學生去分擔,實行責任到人是學生自我管理的最好方式。
2.讓學生成為班主任最好的助手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學生“自己會”。班主任的責任就在于領導學生當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識,實現他們的自治能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必須打破以前傳統的封閉型班級管理方式,建立一種開放的、民主的,讓學生有勇氣和興趣參與的班級管理體制——設立“學生班主任”。經常開展“今天我是班主任”這樣的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感受到作為班主任所需要面臨的工作和所負擔的責任。
三、引導學生正確進行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能使學生得到自我評價的反饋信息,又能加深學生對自己行為的自我認識,也更深化了這樣的一個認識過程。
中低年級,老師要讓學生講清事件事實以后,再談談最喜歡誰,應該向他學習什么。對于班內的好人好事,老師要讓學生評議,然后再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意見加以引導。學生不僅要評價事情的本身,還要有評價事情發生的原因和后果的能力。可以讓做好事的學生講講事先想些什么,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做錯事的同學也要說說做錯的原因,讓其清晰地認識到做錯事情之后給自己以及其他同學帶來的后果。
高年級,一般學生能初步排除他律的影響,在這個階段要讓學生盡量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去分析自己或他人行為,并能作出正確的評價。
總之,只有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催生出一個具有良好氛圍的班集體,而一個具有良好氛圍的班集體同樣也能夠使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和提高,所以學會忙里偷閑,自然會讓您的心境更加恬淡,讓您的生活更加清閑。
參考文獻:
張珍如.立足素質教育,做好語言文字工作[J].徐特立研究,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