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民科
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團隊合作精神在競爭中越來越重要,從教育要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來說,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學習是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一種組織形式,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課堂教學任務,按照明確的責任分工進行的互助性學習。這是一種社會型學習模式,主要致力于構建一種學習群體。通常以小組學習為主要形式。其實,知識不是單純地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學習資源,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獲得更多的知識。這說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獲取的方法是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去發現,而教師的主要職能是積極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通過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去獲得知識的。早年在美國興起的合作學習,因其先進的理念,有效的形式,出色的效果而為當今新課標所倡導。
筆者就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以及目前合作學習方面遇到的困惑和解決策略與各位同仁作一交流。
一、困惑
1.“隨意分組”的現象嚴重
教師大多根據學生的座位就近分組;既不考慮學生的搭配,也不考慮組內的分工;有老師來聽課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學習形式化。
2.多數學生坐“冷板凳”
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少數尖子生表演的舞臺,使得個別學生成為教師的代言人。多數學生采取旁觀的態度,長期以來使其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等得不到鍛煉、培養,小組就會嬗變為學生逃避學習責任的“避風港”,以致產生了依賴心理。
3.多數學生無思考時間
教師布置任務后,極力想完成自己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學生的好多學習任務和獨立思考的任務還沒有深入的思考,甚至停留在問題的表面,教師已等不及啦,就怕耽擱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沒能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立即讓小組合作解決。有時,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也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4.無計劃、步驟的盲目學習
合作學習前,教師缺少必要的講述。由于一有問題馬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或任務布置過于簡單,學生沒有明確合作學習的步驟,不理解要學什么,怎樣學習。
二、解決策略
1.科學合理的編組
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當盡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合作學習需要多樣更豐富的信息交流,可以激發出更多的觀點,使全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達到相互取長補短的效果。合理的分組的幾個原則:(1)學生的成績。保證同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內混合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2)學生的能力。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觀察能力強,有的思維比較深刻,將這些具有不同能力優勢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不僅能夠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率,更有助于每個組員的全面發展。(3)學生的性別。在合作小組中混合男女學生可以豐富小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而多視角的產生則可以豐富學生的思維。(4)學生的家庭背景。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我們必須學會與各種人一起工作,需要與不同社會群體的人接觸往來。學生在小組活動中與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合作的經驗將有助于學生應對這種真實的社會生活。
2.明確合作的學習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的精髓是通過學生互動求得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達到個人目標,而且要幫助同伴實現目標,并通過相互協作,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這樣這個小組類似于一個集分析、探究、歸納、解決的小型科研機構,非常有利于學生全面的、長期的發展,真正地體現出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和培養的合作型人才的緊迫性。
3.在學生合作學習前,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小組學習中的作用
多給學生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是新課程改革賦予教師的職責。只有經過深思熟慮,才能使自己的發言顯得有理有據,更有說服力。
4.在小組合作前,教師要做適當的講述
學生要明確問題及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具體的原因:(1)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2)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學?(3)要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了保證講述的有效性,教師應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呈現信息,要抓住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記住或使用的重要內容來講,避免盲目的合作。總之,要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都是為解決問題而需要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