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雯
摘 要 現如今大學生就業已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性話題,它不僅關系到畢業生個人和家庭,更關系到我國經濟結構轉變的潛在動力所在,所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是當務之急,改進大學生就業難的措施有很多,本文從完善大學生管理角度來分析改進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關鍵詞 大學生 管理 就業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
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規模達到699萬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年,再加上往年的畢業生,就業形勢極其嚴峻,況且今年中國GDP下調到7.5%,很多企業縮招員工,或者想招一些能夠直接創造價值的員工,因此,大學生就業難上加難。還有很多低年級的大學生開始扎堆招聘會,提早探看就業形勢,根據企業需求充實自己,使自己將來的就業前景能好一些,這都說明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大學生就業出現就業難的現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社會原因,也有大學生個人原因。(1)社會原因:結構性矛盾,出現了供求錯位。現在我國很多高校設置的專業與市場需求專業不相符,造成嚴重錯位。高校四年一個周期,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速度,產業結構的調整都致使我國每年對專業的需求也變化,四年前還是社會需求的熱門職業,四年后就可能變成滯銷專業,據調查,高校中60%的本科生在機械類、電工類、土建類、經濟學類和管理工程類等10個專業,而生物制藥、城市發展、現代物流、汽車與成套設備、新材料、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大量人才缺口,高校專業人才培養又跟不上。高校供給和需求錯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近幾年,各個高校擴招,畢業人數數據不斷攀升,使供大于求的矛盾進一步加深,200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為212萬,2004年則增加到280萬,2005年338萬,2007年495萬,2009年610萬,2013年則是699萬,其中這還不包括數以萬計的高中、中專畢業生、海外留學生,但社會的就業崗位相對增長卻遠遠低于此數;(2)其它原因:很多大學生準備不足,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模糊,這反映出大學生管理現在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管理松散、缺乏針對性的職業規劃、對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缺乏管理等問題。中國的大學生普遍存在一個特點,那就是很多中國學生為了考上自己夢想的大學的時候,刻苦努力,拼命學習,但一旦上了大學,就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不在認真學習了,加上大學的教育和初、高中的學習情況不相同,更多的是體現其自由,不在有老師天天對你諄諄教誨,加上對市場變化、社會變化關心度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應付考試,在大學這個“象牙塔”里安逸的生活,沒有生活壓力,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沒有很好的明確,也就不相應的充實自己,造成在大四就業的時候才發現對就業一無所知,準備不足。麥肯錫的一份《應對中國隱現的人才短缺》報告卻稱,“只有10%的大學生符合跨國公司的人才要求”!再加上現在的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恰當,有不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大學生一直被公認為是精英階層,找工作的時候,老少邊窮的地區不想去,反而擠破頭去沿海發達地區,還沒開始工作,就開始想著福利、待遇等條件,或者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晰,造成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現狀。
三、從大學生管理角度尋找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學校應該擔負起自己應有的職責,首先,強化對各層次大學生的管理,在保證大學生正常出勤上課的同時,在每學期要對每一個大學生制定讀書計劃,豐富大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大學生的課外職業能力,促進大學生知識體系的良好架構。對不服從相應管理的大學生實行淘汰機制,要讓大學生每學期都保持昂揚的奮斗精神和積極的競爭意識。其次,學校應當積極地為各專業學生聯系相關的實習企業,現在我國的學校給學生聯系的實習單位都為生產線流水工,針對性不強,對學生將來的就業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多大的幫助,通過聯系足夠多的企業讓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到企業中真正鍛煉與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職業能力,為將來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就業基礎,而不是像現在大學生的實習流于形式,不能發揮其真正效果。同時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校應當積極與企業進行溝通,就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在大學生管理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改善學生的相關不足,而不是等到學生畢業以后。再次,學校應該將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課提前到大一,在學生第一年入校時就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規劃教育,讓學生明白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并幫助每個學生制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以及分階段發展目標。職業規劃會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動手能力、興趣愛好、人際關系能力各方面科學地為學生提供將來就業方向的建議,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導員和老師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鍛煉每個學生的相關能力,學生可以借此機會補足自己的短板,就像“木桶效應”所說,通過提高自己的短板進而使自己的各項能力變得更強,讓學生盡早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其能很好的勝任未來的工作。最后,大學生管理部門應該改進自己的大學生管理系統,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增加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互動,讓學校及時迅速地了解每個學生在忙什么,對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心理輔導和教育,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大學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情緒調節能力,這也是職場能力之一。
通過以上措施,大學生管理部門在管理學生方面會更積極主動,而不是發現問題才進行救助,這必將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對于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曾繼平. 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南大學,2012.
(作者單位: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