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琳
摘 要:同時在兩家或多家企業的董事會中任職的同一名董事被稱為連鎖董事,這一現象在我國公司中極為普遍。本文研究連鎖董事對公司治理和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顯示:不同類型連鎖聯結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企業績效,強聯結的影響是即刻的,弱聯結的影響是滯后的,企業績效反過來也影響連鎖聯結。
關鍵詞:連鎖董事;公司治理;企業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3)07-0045-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7.10
一、產生連鎖董事的相關理論
一位董事在數家企業兼任董事職務的現象定義為連鎖董事,其分為直接連鎖董事和間接連鎖董事兩種類型。連鎖董事這一現象在我國公司中極為普遍,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1.共謀理論。共謀理論(Collusion Theory)主要體現在企業對市場的控制方面。幾個具有競爭關系的企業通過建立連鎖董事關系,從而固定、維持或者變更商品的價格,限制商品的銷售數量或者生產數量來抑制市場競爭[1]。
2.資源吸收理論。共謀理論對于非競爭性企業間的連鎖不具任何解釋力,而這正屬于資源吸收、監督控制和金融控制理論的解釋范疇。資源吸收理論把連鎖董事當做企業聯系外部資源的重要渠道。通過連鎖董事會所構成公司間相互學習的關系網絡,加速新思想和新方法在公司間的快速傳遞。
3.監督控制理論。資源吸收理論是從資源“獲取方”解釋連鎖董事現象,而監督控制理論(Monitoring Theory)則是從資源“發送方”來解釋。監督控制理論認為,在連鎖董事網絡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銀行,通常會派駐董事到與其有業務往來的公司進行監督控制。而當銀行派出的董事在幾家公司兼職時,這就導致連鎖董事的存在。
4.金融控制理論。金融控制理論(Finance Control Theory)是作為監督控制理論的一個特例而出現的,監督控制理論主要針對所有利益相關者而言,而金融控制理論則主要強調金融機構在利益相關者中的重要作用[2]。
5.合法性理論。合法性理論(Legitimacy Theory)是資源吸收理論的一個特例,該理論強調企業被社會贊同和認可是企業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重要資源。該理論主要源于董事會承載著涉及企業聲譽的一個重要功能,而企業通常會邀請高威望的董事加入董事會,以此向投資者傳遞企業是值得投資的合法性信號。相比托拉斯、卡特爾和其他壟斷形式,連鎖董事會還具有更為靈活、更透明、更少受到公眾質疑的優勢。
6.職業生涯推進理論。職業生涯推進理論(Career Advancement Theory)認為,個人為了獲得聲譽、社會地位和物質報酬、促進與企業和他人的密切聯系并擴展職業視野,從而引發連鎖董事現象[3]。
二、連鎖董事對企業產生的“影響”
連鎖董事對企業產生的影響可歸為三個方面:一是對企業外圍活動的影響,比如企業對政治選舉的捐助;二是對企業核心活動產生的影響;三是對企業績效產生的影響[4]。
1.連鎖董事與企業外圍活動。Koenig(1979)研究了美國企業捐助尼克松參選總統。研究發現,對尼克松進行捐助的大部分企業都具有連鎖董事。這意味著間接連鎖企業可能具有相似的信息源,而連鎖董事會對企業外部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
2.連鎖董事與企業核心活動。Gulati&Westphal從這一角度研究了戰略聯盟與連鎖董事的關系。董事會對高層管理者的控制程度越高,越不利于連鎖企業間的聯盟形成;相反,如果董事會和高層管理者之間在戰略決策上合作程度越高,連鎖企業間形成戰略聯盟的可能性越大[5]。
3.連鎖董事與企業績效。大部分學者認為,連鎖董事應該有利于提高公司績效,然而,對這一假設的實證檢驗卻得出相對立的結果。Pennings(1980)發現連鎖董事對企業績效有正方向影響;而Fligstein&Brantley(1992)卻發現連鎖董事對企業績效有負面影響。Richardson(1987)的研究表明,只有重構的連鎖董事才與企業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三、連鎖聯結強度、時期效應與企業績效
依據相關理論,連鎖聯結一般會正向影響企業績效。例如據共謀理論,如果兩個相互競爭的企業共用董事,為避免激烈競爭而實現共贏的局面來增強企業績效;資源吸收理論認為,連鎖董事有助于企業從外部環境中獲取重要資源;合法性理論認為,企業通過連鎖董事將自身與知名人物和知名企業聯系起來,通過增強企業的合法性來提升企業績效。
然而,關于連鎖董事與企業績效相關聯的研究結果卻與理論預期不相符。我國學者發現兩者之間的負向關系。任兵、區玉輝和彭維剛使用我國284家上市公司1994—2001年數據,發現連鎖董事對企業績效有負向影響;陳仕華基于2003年我國上海地區140家上市公司數據的研究發現,連鎖董事和企業績效指標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回顧這些文獻,實證研究結論有正影響也有負影響,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現有研究多將連鎖董事看作是相同或等價的,未能區分不同類型連鎖聯結對企業績效可能產生的不同影響。對不同類型連鎖聯結而言,有些類型(弱聯結)正向地影響企業績效,其他類型(強聯結)則負向地影響企業績效。除了對績效的影響方向不同外,不同類型聯結發揮作用的時期效應也不同,強聯結對績效產生的影響主要是即刻的或當期的,弱聯結的影響主要是滯后的或延遲的。
1.聯結強度與企業績效。首先,弱聯結有助于企業獲得更多異質信息,而強聯機則只能獲得其所在網絡擁有的同質化信息。其次,強聯結使組織犧牲更多的決策自由度。資源吸收理論指出,企業為了避免遭受資源的限制和不確定性,才與其他公司建立連鎖董事關系,即把連鎖董事視為企業與外部環境和資源相聯系的重要渠道。建立連鎖董事關系的企業之間可以互相利用資源、協調關系,不過獲得這一收益并非沒有代價。由于強聯結使組織失去更多自由度,這降低了該組織的環境適應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強聯結使組織變得更加脆弱。而弱聯結則不同,它在享受嵌入帶來的收益的同時,還能夠使組織保持更多的自由度,以適應環境變化。
2.聯結強度與時期效應。強聯結和弱聯結除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方向不同外,他們影響方式也有所不同。從時期效應來看,強聯結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是當期的,而弱聯結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是滯后的。
與弱聯結相比,強聯結使企業失去更多的決策自由度,這些是以約束形式存在。當人們進入網絡中時,人們必須要受到其所在網絡的約束。而當人們進入很多網絡時,這意味著他受到的約束越來越多。對于強聯結,其約束是時刻都在發揮作用的,而且其反饋的影響也是及時的,這就像是動態優化中的約束條件,它必須時刻符合要求。
弱聯結比強聯結擁有更多的決策自由度,而且它能夠為企業獲得網絡群體之外的新奇想法和信息,以其“機會”形式存在。一方面,弱聯結幫助企業獲得網絡之外的異質信息,這些信息并非幫助企業適應當期環境,而是幫助企業適應變化后的環境,在環境還未發生變化之前,這些異質信息被儲藏起來,以備未來之需。另一方面,由于弱聯結賦予企業更多的決策自由度,因此那些以前儲藏下來的知識可為企業現在進行選擇和使用。
3.連鎖聯結與企業績效的因果關系。連鎖聯結影響企業績效,企業績效也影響連鎖聯結。雖然都是因果關系,但兩者卻存在著不同。因為對于連鎖聯結對績效的影響而言,強連鎖聯結和弱連鎖聯結都對企業績效有影響,而反觀企業績效對連鎖聯結的影響,僅有弱連鎖聯結受到企業績效的影響。具體而言,監督控制理論的強聯結不受績效的影響,而事業推進理論的弱聯結則受績效影響。這意味著企業自身存在著一種“揚善棄惡”的機制,即對于那些不利于企業績效的強聯結,企業在接受其影響后不再鼓勵其再生。而對于那些有利于企業績效的弱聯結,在企業接受其影響后會再次鼓勵其再生,這會使連鎖聯結和企業績效的關系處在一個良性的循環鏈條中。
實踐中,有些聯結是有意形成的,比如總部或金融機構向企業派駐董事,還有一些是無意形成的,比如在聘請外部董事時,未預見到該懂事還同時兼任其他企業的董事。其一,對于有意的連接,企業要盡量避免形成強聯結關系,比如總部在監督子公司時,或者金融機構在監督其貸款企業時,要適度地給予企業自由度,將強聯結轉化為弱聯結;其二,對于那些無意形成的聯結,企業要留意和挖掘這些聯結承載的資源,這些弱聯結往往會給企業帶來有價值的新信息。
(責任編輯:陳薇)
參考文獻:
[1]Bazerman M.H.&Schoorman F.D.A Limited Rationality Model of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3,8(2):206-217.
[2]Mizruchi M.S.Berle and Means Revisited:The Governance and Power of Large U.S.Corporations[D].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4.
[3]陳仕華.連鎖董事: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4.
[4]于東智.董事會與公司治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任兵,區玉輝,彭維剛.連鎖董事與公司績效:針對中國的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7(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