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為華 吳競擇
摘 要:本文從實證調研的角度出發,從海南省18個市縣抽樣選取89家家庭農場作為樣本,調查了解當前海南省家庭農場金融服務現狀和存在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家庭農場金融服務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家庭農場;金融服務;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3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3)07-0079-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7.19
一、家庭農場經營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從全省18個市縣抽樣選取89家家庭農場作為樣本,涵蓋種植業、養殖業、種養業結合三類,其中種植業46家,養殖業32家,種養業結合11家。2013年3月末,樣本農場的總經營面積34139畝,最大面積4500畝,最小面積20畝,戶均383.6畝;總勞動力人數2846人,其中家庭成員609人,占比21.4%,常年雇工2165人,占比78.6%;已在工商部門注冊21家,占比23.6%;總貸款額度3462萬元,戶均獲得貸款38.9萬元;2012年全年總收入8494萬元,戶均95.4萬元。
二、家庭農場金融需求的主要特征
(一)家庭農場融資需求規模較大,但滿足度不高
家庭農場多由當地有實力的農村致富帶頭人經營,本身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但由于生產規模普遍較大,家庭農場資金需求量遠大于普通農戶。調查顯示,89家家庭農場合計融資需求達7692萬元,戶均86.4萬元,未能滿足貸款需求占比為39.5%。如昌江縣某種養農場以養黑山羊為主,主打“烏烈羊”品牌,自籌資金150萬元建設羊圈廠房,同時購母種羊需要資金300萬元,而農村信用社僅提供100萬元的信貸支持;某家庭農場擬增養種豬150頭及配套設施建設所需資金300萬元左右,金融機構貸款難以滿足其資金需求。
(二)家庭農場融資期限長短結合,結構多元化
與農戶主要以短期融資需求為主不同,家庭農場種養農產品的結構差異較大,既有短期內就能獲得收益的農產品(如家禽、魚蝦等),也有需要三年以上才能獲得收益的農產品(如芒果、橡膠、綠橙等)。因此,家庭農場既有季節性較強的短期融資需求,又有較大規模的中長期融資需求,融資呈現多元化特征。調查顯示,短期融資主要用于購買種苗、化肥、農藥、大棚等生產資料,期限一般為6~12月,在生產周期融資、收獲周期還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如昌江縣某家庭農場承包20畝蝦池養殖海蝦,每年養殖兩季,投放種苗需要資金20萬元以上,貸款期限為3~6月。長期融資主要用于平整土地、擴大生產規模和農機具購買等長期投資,期限為1~5年。如臨高縣某深海養殖場,每個海上網箱需要投資20萬元,由于海水養殖金昌魚的利潤較高,該場主擴大養殖規模的意愿較強,目前準備再擴大30個網箱規模,需要2.5年左右的融資700萬元。
(三)家庭農場經營風險大,融資成本承受能力有限
農業具有典型弱質產業的特點,家庭農場從事種植養殖業,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較大,尤其海南省屬熱帶臺風高發區,臺風災害帶來的損失巨大,經營利潤水平總體不高。近年來,海南省主要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如橡膠的干膠收購價從2011年的4.5萬元/噸,跌到目前的1.3萬元/噸;檳榔果實最高收購價為11元/公斤,最低時為4.4元/公斤;辣椒收購價格一度跌至0.1元/斤),同時人工成本、農業生產資料和物流成本也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家庭農場經營壓力較大。尤其2013年4月開始爆發的H7N9禽流感疫情,對海南省家禽養殖業打擊較大,部分家庭農場經營難以為繼。在正常情況下,種植業年利潤率為7%~25%左右,畜禽飼養業為8%~22%左右,水域養殖業為10%~23%左右,一旦出現農產品價格暴跌和自然災害頻繁,家庭農場將面臨嚴重虧損,難以承受較高的融資成本。
(四)家庭農場融資首選自有資金,農業保險需求意愿強
調查顯示,家庭農場在生產經營中自有資金占比57.5%,銀行或農村信用社貸款占30%,民間借貸占12.5%。相對農戶經營而言,家庭農場經營規模更大、投資周期更長,經營項目受天氣、疫病、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較大。因此,家庭農場對農業保險認知度更高,尤其是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對農業保險分散化解風險的需求較強。
(五)家庭農場生產性融資需求占主導
調查顯示,海南省家庭農場融資用于擴大生產規模和維持正常資金周轉的在樣本中占比為61%,用于基礎設施改造的占10%,用于農產品收購資金的占29%。
三、金融支持家庭農場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海南省金融機構逐步加大涉農貸款的投放力度,相繼推出林權抵押貸款、“一卡通”貸款、農村婦女貸款、“一抵通”貸款、聯保貸款、小額農戶貸款等,并加大對家庭農場的支持力度。2013年3月末,89家家庭農場合計貸款規模3462萬元,戶均貸款38.9萬元。但目前金融機構缺乏專門面向家庭農場的授信管理辦法,對其發放貸款一般參照農戶貸款的做法,家庭農場貸款存在如下問題。
(一)貸款額度不能適應家庭農場大額資金需求
調查顯示,89家家庭農場資金滿足度僅為60.5%,其中種植業、畜禽飼養業和水域養殖業分別為67.5%、53.4%和58.1%,金融機構對農戶貸款實行單戶限額管理。如三亞市農業銀行個人生產經營貸款最高額度100萬元(必須要有抵押物抵押),農戶信用貸款3萬元,農戶聯保貸款最高額度5萬元;郵儲銀行農戶聯保貸款最高額度為10萬元;金鳳凰村鎮銀行農戶貸款最高50萬元。定安縣農村信用社信用貸款在5萬元內,5戶以上的聯保貸款授信額度控制在10萬元之內,10萬元以上的貸款必須具備規定的抵押品作為抵押。而本次調查的家庭農場戶均融資需求超過80萬元,且多數家庭農場不具有有效抵押物,即使獲得金融機構貸款,其貸款額度仍然偏低,難以滿足家庭農場大額資金需求。因此,部分家庭農場在銀行貸款之外尋求民間融資,如樂東縣調查的5戶家庭農場中有2戶采取“自籌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的融資方式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二)家庭農場貸款手續繁瑣,影響季節性信貸資金需求
家庭農場申請銀行貸款時,如果是老客戶或實力較強的大戶,一般從申請到審批完貸款程序大約需要10天,如果是新客戶或實力一般的客戶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審批。由于部分家庭農場資金使用以季節性為主,一旦不用便歸還了銀行貸款,下次再需要貸款時又要重新申請,這樣就會出現一年申請多次貸款的情況。如定安縣某種養大戶,旺季資金量最大時投入生產資金100萬元,信用社批貸額度只有70萬元,期限為一年,受季節性資金周轉影響,半年后農戶提前歸還了30萬元,兩個月后又需要周轉資金想借回30萬元,這時就必須重新申請貸款,而且原則上原有抵押物不能重復進行抵押,換成辦理“一抵通”貸款則需要具備一定的抵押條件。
(三)現有貸款期限不適應農業生產周期需要
調查顯示,61%的家庭農場希望貸款期限能夠延長。目前海南省農業銀行對農戶貸款的授信為3年,貸款期限1年;農信社的農戶貸款期限從3個月-5年不等;村鎮銀行農戶貸款期限為3個月-12個月。除農信社外,其他涉農金融機構農戶貸款期限最長為1年,難以適應農業生產周期需要。
(四)家庭農場融資成本普遍較高
調查顯示,有85%的家庭農場認為銀行貸款利息高,希望降低融資成本。如郵儲銀行貸款利率執行14.6%,金鳳凰村鎮銀行和農信社貸款利率均執行12%,分別是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2.37倍和1.95倍。樂東縣農村信用社規定50萬元以上的貸款,其利率在基準利率上提高2至3個百分點,而種植養殖大戶的貸款大多數都在50萬以上,其利率大概在10%左右,明顯高于同等規模企業的貸款利率。
(五)家庭農場缺乏有效抵押擔保資產,難以獲得信貸支持
家庭農場一般是承包大面積的土地來進行經營,由于沒有可用于擔保的設備、廠房、房產,而土地在目前政策法規制度下只擁有承包經營權而無所有權,不能作為貸款抵押物,農場主所擁有的資產不滿足金融機構要求的抵押或質押物要求。調查顯示,75%的家庭農場認為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合格抵押或質押物,83%的家庭農場希望能放寬抵質押等擔保要求。如三亞市某養殖大戶目前有100萬元融資需求,其養殖水產品的網箱,產值約20萬元/個,現擁有120個網箱,產值約2400萬元,但由于這些網箱不是合格抵押資產,無法獲得銀行貸款;樂東縣60%的家庭農場所能提供的抵質押資產是活體畜禽和農產品,但金融機構并不認可這些抵押資產。因此,許多缺乏有效擔保抵押物的家庭農場只能依靠聯保獲得貸款,樂東縣種植大戶洪啟球為獲得貸款,與6戶村民通過互保形式組成信用聯盟,從農業銀行獲得5萬元的貸款。
四、改進家庭農場金融服務的建議
(一)積極探索,創新家庭農場的信貸模式
一是政府有關部門應研究出臺家庭農場注冊或認定的相關制度規定,明確家庭農場的法律地位、認定標準、設立登記等相關內容,使家庭農場成為獨立的承貸主體。二是金融機構應探索開辦農業訂單貸款、信用貸款、農機具抵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利用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或承包經營權進行質押融資等貸款方式,加大對家庭農場融資支持力度。三是金融機構應制定專門針對家庭農場的授信管理辦法,對家庭農場融資的額度、期限和貸款利率制定具體操作細則,有效滿足家庭農場融資需求。四是加強對家庭農場的金融服務,尤其是幫助家庭農場充分利用資金往來活動,密切與銀行之間的業務關系,提高信用等級,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便利融資和支付服務。
(二)重點扶持,加大家庭農場的信貸投入
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一是開展家庭農場信用等級評定,對信用等級高的家庭農場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并在人民銀行允許的浮動區間內給予一定利率優惠。二是要指導家庭農場利用上下游業務關聯,創新服務方式,尤其是大力推廣原材料供應方擔保、采購方擔保、訂單質押、倉單質押等供應鏈融資方式。三是對引進新產品、新技術的家庭農場要區別對待,通過重點扶持、創新信貸品種、簡化信貸手續等手段,引導和改善新型家庭農場的經營結構水平,進一步促進現代農業穩步健康發展。
(三)壯大縣域擔保機構,加強家庭農場的擔保服務
針對縣級信貸擔保機構擔保基金較小,大部分已喪失擔保能力,建議加快重組整合進程,盡快恢復其擔保能力。地方政府、行業協會應積極組織和發動農業企業集資參股,壯大市縣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有條件的市縣還可以考慮組建商業性質或互助合作性質的擔保機構,聯合涉農金融機構為符合貸款條件的家庭農場提供擔保融資服務支持。同時,地方政府應對支持家庭農場力度較大的金融機構給予稅收減免、財政獎補等扶持措施,正向激勵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積極性,有財力的地方政府可考慮由財政出資設立家庭農場專項發展基金,用于家庭農場貸款擔保和還貸周轉。
(四)盡快建立和完善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相結合的農業保險體系
農業生產的風險較大,需要公共財政給予支持。因此,應建立以政策性保險為主、商業保險為補充的農業保險體系[1]。政府在加大政策性保險投入的同時,應在資金、稅收、再保險等方面給予支持和鼓勵,引導商業保險進入農業產業化、種養業等領域[2];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探索開發新的農業保險險種,增加農險市場的有效供給,滿足廣大種養殖戶的迫切需求,增強其風險抵御能力[3]。
(責任編輯:王艷)
參考文獻:
[1]金為華.海南省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海南金融,2009(2).
[2]陳夢婷,潘飛.管理農業自然災害風險 農業政策性保險先行[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7(7).
[3]宋洪江.加快農業保險發展支持新農村建設[J].吉林金融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