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波
摘要: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行的背景下,新課改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思想政治是高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如何提高政治教學質量甚為重要。本文主要是初步探索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從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倡導新的教學方式和注重社會實踐等方面來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政治;新課改;教學質量
思想政治的涉及面較廣,書上很多內容知識與現實社會生活相聯系,加上在社會發展和教育體制改革下,新課改對思想政治這門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并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恰當的技巧和方法。對于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厭學情緒,我們要從提高學生的興趣入手,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使學生智育和德育均衡發展的雙重作用,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堂上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的主導起著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師應制定一個恰當的政治教學目標,給學生指出一個正確的學習方向。教學目標是課程最后達到的結果,是課程的出發點,也是課程的歸宿。教師應在認真研究教材和充分掌握學生狀況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識以及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自身道德素質,進而提高學生的成績。其次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與組織。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突出重點和難點,組織內容、方式應多樣化,并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及符合《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如《經濟生活》中講到幾種消費心理和消費理念:從眾心理、求異心理、追求時尚等。在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比較貧窮和富裕的生活,進而比較消費觀念的差別,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引導學生量入為出、轉變觀念、理性選擇、合理消費。
教師還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教師的素質包括專業精神、師德素質和業務能力等。專業精神是指教師具有專業的學科基礎、教育理性認識和教育價值觀念;師德素質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而業務素質是政治教學工作所具備的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教師具有較高的自身素質和修養,對學生會有一個很大的導向作用。作為知識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師的素質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水平。故教師在充分掌握政治這門學科的基礎上,對政治其它的一些政治理論和教育理論也要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教學生更多的知識。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是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模式。即改傳統的簡單傳授和被動接受的模式為主導傳授,主動接受的模式,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主動性。我們要深入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擁有正確教學觀念,精心挑選教學材料和優化教學行徑,讓思想教育課活躍起來,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如教學《文化生活》中不同區域的文化現象時,教師可讓學生描述各自所熟悉的文化生活,展現文化在物質和精神生活中的印記;也可讓學生考察日常生活中,如校園、社區、網絡等文化環境來比較觀察不同區域和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觀察不同人們的文化需求,了解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三、倡導新的教學方式
課堂上教師應積極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現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1.恰當使用多媒體。現在,已有很多學校引入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因為多媒體技術除了能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和視頻,還能例舉豐富或有趣的案例分析等。圖片與視頻等把課本知識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案例則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利用情景教學,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展示課本內容,有效地把課本的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自己親身去體會,并且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如針對《文化生活》中對于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的意義,確信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等內容。教師可讓學生鑒賞某一高雅文化作品或舉辦專家講座或開展“如何提高欣賞文化的品位”的討論。也可讓學生推薦自己所喜愛的文學作品和藝術形式,并說明理由,分享積極向上的文化體驗。
3.案例教學,思想政治會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增加知識的趣味性,教師在課堂可引入多種案例,并充分利用課本知識進行解析。如《生活與哲學》“盲人提燈籠走路”的案例,告訴我們為別人照路,也照亮了自己,對我們的啟示是要正確地處理個人與他人關系。又如,有兩個小女孩跟她們的媽媽去玫瑰園。不一會,一個小女孩跑回來跟她媽媽說:“這是個不好的地方。”媽媽問:“為什么呢?孩子。”小女孩說:“因為這里的每朵花都有刺。”這時,另一個小女孩跑過去跟她媽媽說:“這是個好地方。”她媽媽問:“問什么呢?孩子。”小女孩答“因為這里每叢刺上都有漂亮的花。”這案例說明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思維不同,對客觀事物的結論也不同。
四、參加社會實踐,聯系實際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在基礎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學生政治觀念和道德素質。但許多學生不愿去學習這門課程,因為許多學生都覺得學習政治課程相當枯燥無味,而且思想政治是一門概念比較抽象、系統的課程,其理論性也相對較強。課外活動是豐富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它更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社會實踐有參加興趣小組或舉辦講座等。如政治課程講到哲學對生活的反思反映不同的人生觀,教師可讓學生分組收集一些體現哲學寓意的典故、成語等。關于誠信的典故有“曾子殺豬”“華盛頓砍錯樹”等,通過這些典故或小故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進一步探索哲學對我們的啟示。
思想政治課程與人文、社會經濟等領域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體現學生的德育和智育相聯系,思想政治教學與社會生活和時事政治相互聯系,因此提高政治教學質量對于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宋文明,《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現代閱讀》,2012.06
2.范成業,《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探索》[J],考試周刊,2010.25
3.張麗珍,《新課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效率的探討》,《新視角》,2008.09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