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勤
【內容摘要】長期以來,“課后參與”即家庭作業呈現的是單調乏味的封閉性形式,它量大形式單一,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英語學科也是一樣。為此它不僅激不起學生作業的興趣,而且導致了學生思路的閉塞,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筆者以為: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減負落到實處為出發點而精心設計開放性的“課后參與”勢在必行。本文主要立足初中英語開放性“課后參與”的設計與原則兩大方面展開論說。
【關鍵詞】英語“課后參與” 設計形式 設計原則
“參與式教學”包括三個環節:“課前參與”、“課中參與”和“課后參與”,“課后參與”從形式上說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課后作業。作為教師,都知道作業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它是鞏固知識、訓練能力、搞好預習和復習、聯系課堂內外的紐帶和橋梁。“家庭作業”即“參與式教學”中所說的“課后參與”是學生在學校接受教學后帶回家的一項參與學習的所謂的“作業”,但是,“參與式教學”下的“課后參與”又不完全形同于過去所謂的作業;它既重視形式,形式上要設計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正如愛因斯坦說過的:教育應讓學生將所提供的東西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來負擔。心理學家洛克通過實驗證實:受歡迎的作業能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它又重于內涵,要通過“課后參與”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從而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正如吳也顯在《教學論新編》中指出的那樣:作業系統如果安排的好,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
但是,長期以來,“課后參與”即家庭作業呈現的是單調乏味的封閉性形式,它量大形式單一,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英語學科也是一樣。為此它不僅激不起學生作業的興趣,而且導致了學生思路的閉塞,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損害兒童少年身心健康。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把減負落實到中小學教育全過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學校要把減負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健身娛樂的時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減少作業量和考試次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筆者以為: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減負落到實處為出發點而精心設計開放性的“課后參與”勢在必行。那么如何設計開放性的“課后參與”,可以從那幾個方面入手呢?
首先是思想觀念的開放。
“開放性課后參與”一改傳統的封閉于室內、偏重于死記、題型僵化、只求學生照搬、不求學生創新的作業形式。它以寬泛多變的環境、靈活多樣的形式、豐富多彩的內容來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我們要立足課本,放眼課外、放眼社會。隨著中國加入WTO,英語學習有了更良好的環境,因此教師應該在社會生活的大環境中,充分利用課外資源來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其次是空間的開放。
讓學生從課文中走出來,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去感受鮮活的英語,強化英語使用意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我在教完“How to plant a tree”一文之后,恰巧是植樹節前后,因此我就利用學校開展植樹活動這一時機,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植樹知識來進行植樹活動。同時,一邊植樹一邊用英語來表達想要表達的內容,學生個個都躍躍欲試。一些平時不喜歡開口的同學也因置身于課堂之外而嘗試去表達自己的意思了。植樹結束后,我又結合這次植樹活動,給學生布置了一篇日記,要求寫一寫“Planting trees”。有了課文知識作鋪墊,有了親身實踐,他們的認識由抽象到具體,由感性再次上升到了理性,實現了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既盤活了獲得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英語知識運用能力。
第三是內容的開放。
在開放性“課后參與”中,自主是創新的前提。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把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做什么?怎樣做?什么時候做?應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我們在平時的作業中分層,A層作業大家做,B層作業好的同學做,成績暫差的學生可在B層中選做。這樣,好的學生吃得飽,差的學生吃得好,有利于消除學生的挫敗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再如,在平時的對話教學中,對話的內容設置可由學生自己決定,只要能利用所教的句型就可以了。在教完對話Go shopping后,學生在課后做兩兩一組的對話時,有的買鞋子,有的買衣服,有的買書,還有的買蔬菜,好不熱鬧!他們自己根據現實生活,創設了他們沒有學過的句子,如Here is 100 yuan; What about 80 yuan?等等。他們的精彩表現博得了其他同學陣陣熱烈的掌聲。作業內容的開放更有利于學生拓展思維,更有利于學生培養創新意識。
第四是形式的開放。
家庭作業的形式多種多樣,要具有創造性。既要有書面的,又要有口頭的;既要有動腦思考的,又要有動手操作的;既要有英語活動的,又要有與音、體、美融合在一起的。可或編或錄、或寫或畫、或唱或演,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和表達的需要自由選擇。如在平時學生對做各種試卷易產生厭倦,我就換了另一種方式,讓學生自己出試卷。要求有重點,有難點,有答案和題解,并且給出一定的題型,學生都欲一試身手。他們找課文,查筆記,翻資料,在出題目時不會解釋的問題也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真正體現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精神,在完成之后又進行了試卷評比,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第五是完成的時間開放。
作業時間可靈活機動,有的可以利用雙休日,有的可以利用寒暑假,有的可在一兩天完成,有的可在一月甚至一學期完成。如在學過Standing room only這一課之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則作業,讓學生四人一組作為一個調查小組,去調查一下周圍的人們對人口問題的認識,同時向大家宣傳人口知識,宣傳人口危機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并且,學生還必須找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自己能為解決這個問題做什么。學生想出了許多方法,如獎勵法,如知識普及法等。這個作業既讓學生對周圍的人進行了知識宣傳和普及,又更深層次加深了學生對于文章的掌握和理解,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筆者立足這幾個方面開展實踐與研究,效果明顯:學生一方面負擔減輕,提高了對“課后參與”的興趣;另一方面更是提高了學習的能力與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實踐與研究中,筆者也總結了初中英語開放性“課后參與”需注重的幾個原則。
1.鞏固性原則
課后參與是為了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強化教學目標,以一定的練習來促使學生溫習、反思與鞏固,使之更好地構建自我知識體系,并為后續的學習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或為后續學習搭建一定的橋梁。教師要有預見性地針對學生課堂學習中出現的常見問題,精心設置一些揭示通法的基本題和補償性練習,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形成一定的遷移能力。
2.拓展性原則
“課后參與”不僅是鞏固知識,強化目標,而且要以課堂教學的內容延伸拓展知識的層面與深度,使學生的能力在課后參與的練習中得到訓練和提升。并通過課后參與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領學生再去反思、深思。以問題、質疑搭建學生的思維,向縱深化發展和引領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與自主性學習。好的課堂應給學生的深層次思考和探究留下空間,可以是老師事先設計好的探究問題,還可以是課堂中生成的一些問題。當然,隨時回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以問題解決中抓住其本質規律進行發散探究,在問題解決中要做到形變而神不變,通過參與式教學,不斷完善和深化初中化學知識。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大有益處。
3.問題性原則
陶行知先生說過:“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因此,“疑”是激發創新思維的線索。問題能使學生產生困惑,產生要求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這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學認為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有思維,思維是從問題開始。讓學生通過獨立地思考、分析,進行創造性解決問題。同時,在課外實踐中主動探究問題。提出問題,找出疑點是創新能力發展的萌芽。
4.實踐性原則
開放性的“課后參與”,要注重與生活的對接,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去了解生活中可以運用英語來思考或解決的問題,比如可以讓學生走進商場,去收集英語的商標;可以讓學生走出家門,去摘錄一些中英文的廣告、標牌等,這樣可以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5.層次性原則
不同的學生由于接受能力、思維的發展情況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此我們設計“課后參與”時,一定要從學情出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好不同層次的參與題目或項目,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基礎差的,我們的設計主要從一些基礎出發,像抄寫單詞、背誦課文等等;基礎好的能力強的,我們可以讓他們理解文本,或者布置英語作文、改編課本劇等形式,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開放性的“課后參與”的實效。
“課后參與”的設計的實效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生為本,立足學生的實際,從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實際與教學內容實際出發來設計;二是要注重時效性,課后參與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教學的客觀情況設置。時間不能過長,難度不能過高,否則學生會覺得時間長,難度大而厭做、厭參與。
綜上所述,開放性“課后參與”的實施,變教師的強行規定為學生的自由選擇;變機械重復為靈活多變;變單一的知識復習為知能的綜合訓練;變個體操作為集體合作;變為完成任務而不得不為之的苦澀為在探索創新中品嘗成功的喜悅。把“學習參與”延伸到與學生有聯系的現實生活,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使學生在高度自覺能動的狀態下完成,這真值得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去繼續實踐與研究的一個課題。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 《參與式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