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月朗
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 “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與親。”教學時只要把握了作者的思路,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領悟文章的內涵,感受文章的思想,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使教路、學路和文路和諧統一,即可達成“入境始與親”。以下就以《小英雄雨來》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實現“遵路識斯真”。
一、巧引概括內容,勾勒英雄輪廓
提問:認真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
提示:本文的主人公是誰?這是一個故事,是寫誰的故事?請按“雨來 ”寫出各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在“提示”的引導下,學生經過快速瀏覽課文,很快就概括出了各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雨來家鄉的景色優美,他游泳的本領高強。
第二部分:雨來上夜校讀書,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部分: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來與鬼子展開英勇斗爭,始終不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
第五部分:雨來被村民稱贊。
第六部分:雨來機智跳到水里游泳逃生。
學生在概括主要內容的過程中,把作者的思路和編者的思路揉合起來,以編者的思路為語言訓練途徑,把作者心目中雨來的英雄輪廓勾勒了出來,可謂是遵異“路” 識同“真”。
二、理解重點詞句,領略英雄風采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小英雄雨來”的形象,這時設計了一個角色朗讀的環節,通過一道閱讀練習題作為導入:
“請根據提示,在課文中用橫線畫出寫雨來對付鬼子的句子,并讀一讀。”
同時出示相關的提示性的語言:
當鬼子哄騙雨來說:“不要害怕!小孩,皇軍是愛護的!”雨來……
當鬼子拿出糖、伸出戴著金戒指的手來引誘雨來時,雨來……(雨來這時會想什么)
當鬼子抽出刀威脅雨來時,雨來……
當鬼子對雨來進行毒打時,雨來……
老師把以上句子中的“哄騙、引誘、威脅、毒打”這四個詞以加粗的形式出示,讓學生直接從老師的提示中就概括出鬼子是運用了這些手段對待雨來,學生快速從文中提取到最能體現雨來英雄形象的信息,通過仿讀,領略到了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的風采。
三、走入人物內心,感受英雄品質
在品悟英雄品質這一環節,設計了以下的閱讀訓練題:
假如你是雨來,被打得鮮血滴在書本的這幾行字上時候,你會想什么。()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來,濺在課本那幾行字上:
“我們是中國人,
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A.哎呀,我的書弄臟了。
B.對,我是中國人,我要保衛自己的祖國。就算流盡我的血,也要和敵人斗爭到底,不能說出李大叔躲藏的地方。
C.爸爸啊!快來救我吧!
這道閱讀選擇題作為檢查學生對文本內涵把握情況的檢測,學生通過角色代入,展開聯想,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也完成了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感受到了雨來堅貞不屈的品質。
四、聯系上下文意,追尋英雄足跡
為了貫徹“遵路識斯真”,進一步感受雨來的愛國精神,此時設計了感情朗讀的環節:
師激情引導:正是激蕩在雨來胸中的愛國之情,使他變得如此堅強。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提示,帶著自己的感情朗讀。
A.雨來在夜校聽老師的教導,(師帶讀)——“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B.雨來的血一滴一滴地滴在課本的那幾行字上,他咬著牙,讀——“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C.雨來的英雄氣概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我們深情地讀——“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通過這一次比一次激昂的朗讀,老師把學生帶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雨來成為英雄的成長歷程,感受到了激蕩在雨來胸中的愛國之情。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