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
摘要:
師德是由教育自身所“內生的”,也是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師德是教師必備的素質,也是社會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把握師德建設的倫理精神、探索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質量乃至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師德;倫理精神;有效途徑
師德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調控與學生、與國家、與社會之間關系而應遵循的道德規范與應具的道德意識、道德情操的總和。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師德建設決定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決定我國整個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
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根本保證
李長春同志在吉林大學的講話中強調:“高校要以‘育人為本,要全面加強師德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建設也是高等教育提升內涵,尤其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高質量人才和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客觀要求。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為國家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有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
(二)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形成良好教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
教風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技能等基礎要素的綜合表現,反映教師集體的精神風貌和工作風貌,是教師整體素質的體現。師德的狀況如何,不僅反映出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而且影響學風、校風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了高尚的師德,教師才能熱心于教育教學改革,不斷研究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以良好的教風來促進良好的學風。
(三)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關鍵
教育部原部長周濟指出:“要想把教育做好,決定性因素是教師,而在教師素質中最重要的是師德?!睅煹率墙處熕刭|的靈魂,是促進教師綜合素質提高的動力,是提高高校師資水平的關鍵。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師德,就不能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就不能通過自己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陶冶和教育。高校只有全面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才能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道德素質,才能更好地以德育人。
二、全面把握師德建設的兩種倫理精神
(一)愛崗敬業精神
教師應當好人師和業師,不僅應德行高尚,而且要術業精深,這就必須愛崗敬業,這是師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敬業是師德的基礎,沒有對人民教師職業社會價值的認同和追求,就不會有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高校教師要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師德修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以人類最進步、最高尚的道德培養和教育學生,敬業奉獻,甘為人梯。
(二)樂于奉獻精神
樂于奉獻精神就是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教育事業的關系,不被權位財色誘惑。教師也有七情六欲,也要謀求生存與發展。問題是以什么樣的態度、什么樣的方法對待這類問題??鬃又鲝堃粤x取利,見利思義;他寧可過貧窮的生活,也不取非義之財。徐衡即便逢年過節,凡學生至其家送以酒禮,他均一概謝辭,說:我教書“為國家、為吾道、為學校、為后進,非為供備我也,官守所當者俸祿也,外復于諸生有取焉,欲師道尊嚴難矣”。這種清廉自守、不取外財的高貴品質,同今天一些學校與教師以權謀私、以教謀私,如亂收費,亂罰款;巧立名目搞有償家教、視財禮加考分等,是有對照意義的。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教師要不斷培養自己樂于奉獻的精神。
三、積極探索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健全機制,優化師德建設的外部環境
1.高校要完善師德建設的管理體制,優化師德評價體系,將師德的內容具體化、規范化,把師德教育的導向性體現在學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各項管理制度中,使教師的職業道德實踐具有真實的內容,克服學校在考核教師業績時重科學研究,輕教學態度和教學效果的弊端。
2.健全師德建設的工作機制。高校要把落實關于開展師德建設的有關政策、審議師德領域內獎懲對象、指導檢查各院系師德建設工作的開展情況等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明確化。形成上、下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提高師德建設工作的實效性。
(二)不斷強化教師自律,提高其自身道德修養
1.自省。教師要經常自問自己對教育工作是否盡職盡責、全心全意,時刻檢查反省自己,找出差距,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水平。2.自警。教師要經常警戒自己,是否認真自覺遵循了黨的教育方針,是否認真履行了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是否做到了為人師表、爭當師德的楷模。3.自勵。教師在面對繁重的教書育人任務時,一定要勇于克服各種困難,勇往直前,敢于探索,開拓進取,要以崇高的理想、遠大的目標追求不斷地激勵自己,奮發前進,形成一種教師特有的精神力量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是一種極好的無聲教育。
(三)高校師德建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
1.以教師為本。高校師德建設以教師為本就是以教師的成長為出發點,優化制度環境和用人機制,完善和規范對教師勞動成果的評價體系,營造一個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的人文環境。高校也要為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切實解決教師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讓教師安心工作,樂于奉獻,使師德建設更加貼近實際、貼近教師。
2.以學生為本。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使命。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也就是說,教師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崇高理想和人格道德的培育者,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古語曰:“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保?,教師在教學中,要平等地解決課堂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平等的身份,把受教育者作為自己的朋友,既要教育他們、引導他們,又要理解他們、尊重他們、關心他們,以自己的行動感染學生,以自己高尚的道德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以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以自己的心靈塑造學生的心靈,這是每一個教師應該追求和達到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田建國.以人為本與道德教育[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
[2]程剛.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的思考[J].浙江工程學院學報,2004(02)
【作者單位:商丘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