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
摘 要: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國家宏觀經濟治理的兩大重要經濟政策,兩者無論是在微觀經濟領域還是在宏觀經濟領域都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改變政府預算調節社會總需求,其運用工具主要是稅種、稅率、支出預算、公債、補貼等;貨幣政策通過運用存款預備金、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等手段調節貨幣供給量、利率來實現宏觀經濟目標。作為現代宏觀經濟治理中的核心政策,實現兩者的最佳配置并使其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針對性,對于實現我國經濟目標和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金融危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實施策略
一、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必要性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具有緊密的聯系,這種緊密聯系從根本上說植根于雙方政策調控最終目標的一致性。兩大政策調控的著眼點,都是針對社會供需總量與結構在資金運動中表現出來的有悖于貨幣流通穩定和市場供求協調正常運行狀態的各種問題;兩大政策調控的歸宿,都是力求社會供需在動態過程中達到總量的平衡和結構的優化,從而使經濟盡可能實現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兩大政策的緊密聯系還來源于雙方政策手段的互補性以及政策傳導機制的互動性,一方的政策調控過程,通常都需要對方的政策手段或機制發揮其特長來加以配合策應,經濟學理論對此可以做出很好的闡釋(如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從社會總資金的運動來看,財政政策對資金運動的影響和貨幣政策對資金運動的影響,相互間必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和連鎖反應,各自的政策實施及其變動,必然要牽動對方,產生協調配合的客觀要求。
二、我國財政、貨幣政策配合中存在的問題
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第一,兩大政策的功能定位不準。過去我國對兩大政策的功能并未嚴格區分和界定,各自調控的對象重點與方式,調控中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和怎樣發揮作用均未能明確,導致宏觀經濟運行秩序紊亂,宏觀調控失效。第二,兩大政策相互“越位”。如銀行貸款充任財政撥款和財政補貼,用銀行貸款維系虧損與日俱增的國有企業,用銀行貸款支撐巨額“自籌投資”,用銀行貸款支付改革成本和納稅,財政信貸嚴重扭曲。第三,兩大政策的調控功能不到位。近年來社會資金結構扭曲嚴重,資金總量持續快速增長,資金規模急劇擴大與資金結構嚴重失調并存,資金供需失調與資金盲目流動并存。
2.財政部門和金融部門配合不默契。20世紀末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連續8次降低存、貸款利率。而在這期間,財政部發行國債與銀行下調利率的步調并不一致。財政與金融配合的步調不一致,使財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國債的成本大幅度增加。為了刺激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中央實施了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如向國有商業銀行增發1000億元國債,向國有獨資銀行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等政策,但這期間金融部門很少有重大的政策出臺,基本上實行的是通貨緊縮政策,使國家財政的壓力不斷加重,不僅影響了擴大內需的效果,而且加大了國家財政的風險。
3.財政與貨幣政策更深層次上的配合問題。一是財政與貨幣政策的調控分工不明,責任不清。通常情況下貨幣政策更適合于總量調節,財政政策更適合于結構調節,但在實踐中,財政政策沒有發揮調節結構的作用,導致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緩慢。二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制定缺乏充分協調。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兩部門之間缺乏充分的協商,兩大政策在宏觀調控中難以形成合力。三是在經濟運行和體制改革的某些重大問題上,兩大政策配合不夠。如在公債發行、利率調整、國企改革、住房商品化改革等方面,均存在配合不當的問題。
三、優化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制度建設
總體來看,近年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取得了諸多進展,特別是在兩大政策的結合部實施了一些頗具創新性的措施安排,對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平穩運行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相對于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言,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仍存在著較大的改善空間。為了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更好地維護我國在開放條件下的經濟利益,兩大政策需要在協調配合的各個領域求同存異,提高協調配合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開拓協調配合的廣度和深度。首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政府最重要的兩大宏觀經濟政策,其本質上具有經濟運行共同目標決定的協調要求。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又都要服從和服務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戰略任務。
四、促進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的對策與建議
1.繼續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完善和成熟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充分協調配合、充分發揮效用的基礎。并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還伴隨著金融體系、財政體制、國有企業制度等一些列的改革。具體來講,財政體制的改革要以完善現行分稅制體制為基礎,進一步規范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國家稅收征管機制,不斷提高中央財政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切實強化財政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至于金融體系的改革,則繼續將精力放在非銀行金融機構調整、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方面,不斷開創國有商業銀行依靠市場競爭、自主經營的新局面,不斷消除影響貨幣政策發揮效用的種種不利因素。
2.宏觀調控中處理好兩者政策的主次地位。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經濟調整的主要任務各異。因此,宏觀調控過程中應該時刻處理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主次地位。當前,在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有經濟總量失衡和經濟結構弊病,而在一個時期又不可能同時有效地解決兩個問題。經濟總量問題上,應該運用貨幣政策來處理好貨幣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關系,強調貨幣政策發揮效用;經濟結構問題上,則需要財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導。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是宏觀經濟運行的必須考慮的兩個方面,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經濟調控中的角色和地位,避免任何過分依賴貨幣政策調控而忽略財政調控的情形,努力實現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一致。
3.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要與經濟形勢相適應。隨著全球經濟的初步復蘇,我國的財政、貨幣政策的實施要把握好度,要考慮到中國經濟趨勢變化對世界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到世界經濟變化趨勢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因此,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組合不僅要視中國經濟狀況而定,還要根據國際金融、經濟的發展形勢而定,要保持實時地檢測與變更,以期達到政策協調配合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銀枝.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問題研究[J].經濟經緯.2008年(05).
[2]蘇楊.“5.12”地震后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研究[J].經濟前沿.2008年(07).
[3]賈康,孟艷.關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簡要認識[J].財政研究.2008年(06).
[4]杜英娜.國債融資的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效應分析[J].河北大學.2005年(7).
[5]陳敏.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問題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09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