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連生
摘 要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也逐步走了上社會化、產業化的道路。從社會發展和人民的需要來看,發展體育產業是體育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體育產業就要將體育推向社會,使之產業化,講究投入與產出,講究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要講究經濟效益。發展體育產業,就要改變國家辦體育的一統模式,形成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的格局,特別是在今天,發展體育產業,開拓體育市場,鼓勵體育消費,可以拉動經濟增長。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關鍵詞 中原城市群 體育產業 現狀 發展
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地區性城市為節點構成的緊密聯系圈。中原城市群體育產業已初具規模,因為地處中原,地勢平坦,交通便利,便于組織大型體育賽事,曾成功舉辦了全國武術少林拳大賽、首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等諸多國家大型武術賽事,競賽表演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競技體育戰績輝煌,競技體育總體實力的增強,相應地帶動了群眾體育工作的發展,提高了人們觀賞體育比賽的興趣,促進了觀賞性體育消費。同時一些知名企業積極投入體育市場。
一、中原城市群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
(一)中原城市群體育健身娛樂產業
人們在追求高質量生活與自身的健康的同時,對時尚的健身娛樂業也倍加青睞,優美的環境和時尚的氛圍,是人們現在生活的主題,人們滿意這樣的消費,是因為它不僅帶給人健康,同時也娛樂了人們的心身。而人們消費也給健身行業帶來了利潤,推動了此行業的不斷發展。 消費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動力,而體育健身娛樂消費必然成為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動力。
中原城市群體育健身娛樂產業包括,體育舞蹈、健美、健身、網球、乒乓球、保齡球、游泳、武術、籃球、足球等。目前,中原城市群的體育產業初具規模,人民群眾消費水平的提高為體育健身娛樂消費市場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形成了多層次、多項類、多形式的需求,為健身娛樂市場提供了空間。大眾性休閑健身項目較為多樣化,比如:交誼舞、健美健身操、游泳、乒乓球等項目的比例越來越高,具有相對穩定的消費群體,為體育健身娛樂產業發展帶來較大的市場。
(二)中原城市群體育競技表演產業
隨著體育競賽表演的深入開展,我們已經認識到體育賽事活動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發展的重用作用,體育賽事已經超越了體育競賽活動本身的價值和功能,發揮出更廣泛的經濟社會功能。體育競賽表演業成為發展體育產業的一個重點。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消費占生活消費結構的比例越來越大,在廣大群眾中形成了相當規模并較為穩定的觀眾和球迷群體,然而中原城市群的居民人均收入、消費支出以及對體育消費認識等方面相對發達地區及沿海城市相對落后,影響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三)中原城市群體育用品產業
中原城市群體育用品生產企業近幾百家,資產總值近億元。體育用品種類繁多,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但是,卻沒有一家全國知名的企業,在全國體育博覽會上找不到河南的產品。體育用品市場非常大,一臺跑步機幾千塊錢,我們在技術上絕對沒有問題,就是沒有本省的產品。在鄭州的市場上全是北京、上海、廣東、天津的產品。如何有效地利用體育的無形資產,開發體育產品,利用與體育產業相關的基礎較好的第二產業,開發出具有市場潛力的名牌產品,已成為我們體育用品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中原城市群體育彩票產業
體育彩票已成為體育產業的重要支柱之一。從彩票業開始至今短短的三年里已經銷售達百億元,為國家籌集公益資金近百萬元,而為各地市建的健身活動設施投資已達上百萬元,有力的支持了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可見,體育彩票業是一個極其有效的集資聚財的途徑。特別是我國已處于一個產業結構高速轉換的時期,國家不可能用大量的資金支持體育事業,所以體育事業要發展、要生存就必須大力發展體育彩票產業來支撐
(五)中原城市群的體育旅游產業
進入 21 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旅游市場的需求變化,人們旅游不再是單一的觀光游覽,伴隨著旅游的同時,一種融娛樂、刺激、健身于一體的休閑體育為當前最受歡迎的活動,如“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年會”,焦作“云臺山杯”U -17 中國國際乒乓球精英賽等。體育產業以新的發展觀與服務觀調節自身功能后,再創新高。我們舉辦的世界傳統武術節。不但促進了世界文化交流,而且使我省的招商引資向前跨進了一大步。鄭州、洛陽、焦作、漯河、平頂山等一些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較為樂觀。這源于領導對體育產業的重視和人們對體育產業的認識,兩者的有機結合,有力地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六)中原城市群的體育傳媒業
體育賽事的媒體轉播權經營是整個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開發與拓展的基礎。媒體轉播權主要包括電視轉播權、廣播電臺轉播權、互聯網轉播權等。世界各大體育賽事的媒體轉播權則更加成為各媒體重點關注的對象。中原城市群由于經濟基礎薄弱,承接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較少,體育傳媒業相對滯后。
二、中原城市群體育產業發展的策略
(一)加強產業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設
在運用產業政策推進體育產業發展方面,我們要依據國家和體育總局出臺的一些政策,既要用足用好現有各項政策,也要多方面宣傳,多渠道工作,爭取享受與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同等優惠待遇。同時要研究和借鑒先進省、市的體育產業發展經驗,研究其出臺的背景和途徑,一方面挖掘其利用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習借鑒其制訂過程中的手段和方法,積極研究制定中原城市群有關體育產業的政策。各級體育部門也應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取得優惠政策,推動、扶植體育產業的發展和體育市場的繁榮。從戰略高度制定一個長遠的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加強體育市場的立法管理,制定《河南省健身娛樂市場管理辦法》、《河南省社會贊助體育事業管理辦法》等,把體育產業的發展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二)加強體育資源整合和無形資產開發
體育資源的整合,需要政府、社會、媒體等部門加強合作,打破行業壁壘,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提高體育資源的使用效益。因此,吸引和鼓勵社會各種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多種方式投資體育產業是整合體育資源的必要手段。對于體育無形資產來說,各類體育賽事、體育組織、體育場館、運動隊、運動員的相關知識產權和肖像權等,就是一種潛在資源,其中的一些資源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不抓住時機開發利用,很快就會消失,造成資源的浪費。
(三)建立體育市場監管體系,規范體育市場
按照《體育法》的要求,培育體育市場、服務體育市場、規范體育市場、監管體育市場始終是體育部門應當履行的職能。在切實做好推進體育服務標準工作的同時,積極探索創新體育市場管理的方式方法,形成體育行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同、行業協會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科學管理體系。明確管理職責,切實把政府的職能轉變到為體育市場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把工作重心放在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上來。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形成各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建立責權清晰、管理有序的體育產業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體系,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體育市場競爭規則。
(四)加強體育產業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
加強體育產業主管部門機構建設,充實工作力量。要堅持“人才興業”戰略和開放的選人用人觀,培養和引進有經驗、會管理、善策劃的高層次體育管理人才,不斷提高體育產業管理干部隊伍的政策和業務水平。支持體育院校面向市場,設置體育產業專業課程或相關專業,鼓勵體育產業單位與高等院校聯合培養適應體育產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各級體育部門要有計劃地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大力發展體育中介組織,充分發揮體育經紀人在賽事籌劃推廣、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專業分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效率。建立體育經紀人管理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體育經紀人隊伍。
(五)重點發展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和體育用品市場
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和體育用品市場是體育產業的主體。發展體育產業要充分發揮體育自身固有的潛力和優勢,重點發展體現體育自身經濟功能和價值的主體產業,努力培育和發展體育市場,使之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根本。隨著河南省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關注生活質量的改善,健身娛樂需求逐漸增加,這為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發展提供較好的機遇。體育用品,目前在體育消費結構中占的比重較大, 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健身器械會有較快的發展。體育健身娛樂市場和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發展,會為體育用品創造市場需求和市場機會,從而推動體育用品市場的發展。
(六)加強體育基礎設施, 改善體育鍛煉環境
體育場館設施既是開展體育活動場所,又是有形、固定、基本的體育產業, 也是體育社會化和產業化的物質基礎。目前,體育場館設施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數量上不能滿足人們健身的需要,相當一部分體育場館沒有向社會開放,大部分體育場館離居民區較遠,給人們鍛煉帶來不便,收費較高,使大部分老百姓望而卻步。場地設施不足是影響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我們加強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和開發利用:一是要加強政府的投資力度,支持企業、個人和外商興建體育設施;二是現有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學校體育設施逐漸向社會開發;三是加強社區體育設施的建設。
(七)加強體育旅游業的發展, 開發體育旅游市場
旅游業在各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行業,超過了汽車、鋼鐵、電子和農業, 體育旅游業是旅游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原城市群旅游資源豐富,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承載著華夏五千年文明史, 又是少林拳和太極拳的發源地,這些都是開展體育特色旅游難得的資源。我們應充分發揮傳統體育的優勢和資源, 使少林寺引發的體育旅游和少林武術引發的體育培訓更好地結合發展, 并針對我國傳統體育進行市場開發, 使其在商品經濟社會實現其社會和經濟價值, 抓好少林拳與太極拳的競賽和培訓工作, 以登封市和焦作溫縣為重點,研究制定武術競賽表演、培訓、武術用品制造與銷售以及武術旅游業的開發措施,以武術產業為突破口,積極促進中原城市群體育產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的發展,人類需求層次的不斷提高,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活動,它的功能不斷被認識、被開發。從其價值來看,體育已滲透到國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人們家庭生活的各個角落,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發展和享受三大需要。而且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深入改革和發展,社會經濟發展不再是單一的,而是經濟、社會、環境、人和資源的綜合發展。這樣的社會基礎,也為體育事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體育的經濟功能在我國改革開放的今天,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體育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其規模迅速擴大,并推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比如體育消費觀念、體育消費領域、體育場地、體育電視節目以及體育市場管理等等的發展,這些產業的發展使之逐步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基金項目: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青年基金項目
參考文獻:
[1]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2]譚白英.體育旅游在中國的發展[J] 體育學刊 ,2002,(3).
[3]貢詠梅.影響體育產業發展的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6).
[4]王 晶.發展河南省體育產業的對策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 5) .
[5]俞繼英,鮑明曉等.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國體育科技,2002,(3).
[6]劉明輝.我國體育用品業如何麻對入世后的機遇與挑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
[7]吳曉強.對河南省體育產業的現狀評估、培育及開發的研究[J]. 體育科研,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