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陶
摘 要 美國是我國的第二大出口地,中美每年的貿易量十分巨大,且還有逐年遞增的趨勢。但這巨大的貿易往來也使中美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對我國的反傾銷不斷加劇。分析美國對中國反傾銷在數量、強度、結構等方面的情況,得出美國對中國進行反傾銷的原因,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來應對這一問題。
關鍵詞 美國 中國 反傾銷 現狀 動因
中美雙邊貿易的迅速發展導致貿易摩擦日漸增多,美國頻繁使用反傾銷、反補貼等手段來阻礙中國產品向美國的出口。其中反傾銷調查是被最頻繁使用的方法。美國對我國反傾銷措施的實施和濫用,使我國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甚至是產業面臨著愈加惡化的國際貿易環境,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帶來了眾多阻滯。
一、美國對中國反傾銷的現狀
(一)美國對中國反傾銷數量
1978-1991年這14年中,美國對中國廠商的32種商品提起了反傾銷調查,年均2.3起。該階段美國對華的反傾銷立案件數較少,每年的立案起數波動較大。1992-2000年這9年間,美國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數量直線上升,共高達48起,年均5.3起。這一階段美國對華反傾銷調查年均是第一階段的兩倍還多。自2001年中國入世以來,每年的立案數除個別年份總體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
(二)美國對中國反傾銷強度
美國對華反傾銷不僅規模不斷擴大,且力度也不斷加強。最初美國對華的反傾銷個案是為了抵消傾銷帶來的影響。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經濟危機對美國國內造成了極嚴重的影響,美國反傾銷的力度明顯加強,征收的反傾銷稅率不斷提高。八十年代,美國對華反傾銷的稅率幾乎沒有超過100%,進入九十年代后,美國對華裁定的反傾銷稅率常超過100%。
(三)美國對中國反傾銷產品結構
美國對華反傾銷針對的主要是我國出口的主導優勢產業,行業的集中度較高,多為勞動密集型制成品。1980年美國對中國產品首次進行反傾銷調查——化學品薄荷醇事例,其后美國對中國產品反傾銷調查和反傾銷最終措施涉及的行業產品分布不斷擴大,從1980-2012年美國對中國產品反傾銷調查已經涉及了數十個行業。
二、美國對中國反傾銷的動因
(一)美國國內經濟衰退
近十幾年美國國內的經濟增速放緩特別近幾年更出現經濟蕭條跡象。這一方面使美國國內廠商減產,生產設備閑置,利潤降低甚至出現虧損,從而傾向于向政府尋求保護,采取反傾銷訴訟手段。另一方面,美國經濟衰退使國內需求下降,引起國內產品價格下降,進口產品的國內價格也低于經過匯率調整的進口產品的國外價格,其傾銷被認定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二)中美之間巨額的貿易逆差
反傾銷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內產業免受來自傾銷國出口產品的損害。長期以來,中美貿易一直處于失衡的狀態,從70年代開始,美國商品貿易總額一直處于逆差狀態,美國產品正受到來自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威脅。巨額的貿易逆差使美國政府更傾向于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來保證其外貿收支平衡。
(三)我國對外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
我國每年的出口量都極大,但我國出口的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為主,這些產品的售價不高銷量大很容易給進口國造成低價傾銷的錯覺。美國為了緩解本國的就業壓力而保護本國傳統制造行業,而加強貿易保護的力度,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我國的產品將首當其沖,面臨反傾銷威脅。
(四)報復性反傾銷能力不對稱
WTO規定其成員國可借助反傾銷來維護本國合法利益,且不要求對受影響國提供補償關稅削減,受影響國也不能報復。美國對中國出口比重較低,導致中國對美國反傾銷報復能力有限,必然增強美國對中國反傾銷調查。此外中國反傾銷法律機制不完善,反傾銷機構設置不合理,權責界定不明確,造成中美反傾銷能力的不對稱,導致美國對中國進行肆無忌憚的反傾銷調查。
三、對策建議
(一)充分利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
應充分利用WTO的游戲規則,利用西方國家間的矛盾,對美國乃至WTO規則施加影響。目前WTO部分相關條款的規定比較模糊,這種模糊的條款易遭到質疑,但也為對華反傾銷案件訴諸于WTO爭端解決時留下了很大的辯解空間。我國政府應積極利用這種漏洞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同時通過WTO爭端解決機構的裁決,將那些不明確的規則予以明確,主動參與到WTO反傾銷規則的修訂中。
(二)提高出口產品結構,促進競爭和有效保護
我國的出口產品由于層次低,附加值低,具有比較價格優勢,長期維持較高的初級產品市場占有率,但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弱導致我們難以進入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領域,成為制約我國產品競爭力的巨大原因。企業應在充分利用勞動力優勢的同時,加強產品技術創新,不斷完善研發、生產體系,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高技術、高價值產品的比重,增強產品競爭力。
(三)積極應訴,發揮行業作用,完善反傾銷機制
反傾銷行為與報復威脅之間是一種博弈策略的體現,一旦放棄了應訴則勢必增強反傾銷,因此中國企業應當首先樹立正確的應訴觀,充分發揮行業的作用,借助行業協會和政府力量進行集體行動。政府也應該完善反傾銷的機制,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各個機構的優勢和作用,以有效應對反傾銷。
參考文獻:
[1]謝建國.經濟影響、政治分歧與制度摩擦——美國對華貿易反傾銷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8(12):8-17.
[2]沈國兵.美國對中國產品反傾銷:現時格局與貿易效應[J].世界經濟情況,2010(8):4-13.
[3]黃曉鳳.貿易模式的轉型與國際貿易摩擦的化解[J].國際經貿探索,2010(3):33-39.
[4]PrusaandThomas,Anti-dumping:AGrowingProbleminInternationalTrade[J].TheWorldEconomy,2008(5):68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