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滿明
摘 要:農村物理教學目前存在生源質量不高、教學儀器落后、教學方法失當等問題。因此,需要及時轉變教學思想和方法,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關鍵詞:農村;中學;學困生;物理教學
我校的生源來自農村,在近幾年的物理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學生分化現象十分突出,學困生從八年級到九年級呈現遞增現象,約占40%~50%,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對前途感到黯淡。在同類學校交流中,發現同樣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去挖掘學困生的成因并積極地展開轉化工作,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將素質教育與物理教學有機結合,提高物理教學藝術水平。
一、初中物理學困生的成因
1.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幾種情況:(1)對教材把握不準,拔高了教學要求,使學生難于理解接受。(2)沒有吃透教材,使得知識的出現順序混亂,甚至出現邏輯性錯誤。(3)沒有仔細研究教法,使得課堂缺乏活力。
2.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不當
(1)學習隨意性強無計劃,缺乏主動的安排。(2)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聽課,開小差、不記筆記,課后不及時復習。(3)課前不預習,課堂上抓不住重點和難點,找不到學習上的突破口,無法帶著疑問去學。(4)僅滿足于課堂所聽課,不求甚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死記硬背。
3.學校的教學設備差
農村學校教學儀器嚴重不足、實驗設施極度缺乏。實驗儀器多數是幾年前配發的,近幾年沒有再添置過教學儀器。現有教學儀器陳舊、殘缺不全,實驗儀器和教材內容相比嚴重滯后,大部分學生不能完全按照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的要求進行分組實驗。
二、初中物理“學困生”的轉化藝術
1.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新教材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在授課前要重視過程和方法的教學研究,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擺脫原有思想束縛,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實施教學活動,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尋找教材中的物理知識與學生生活情景的切入點,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情境,使枯燥的物理問題變為生活的現實,從而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叫教學內容的親切感,激發學生求知欲。
2.加強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1)制訂計劃。每學期物理課,要求每位學生制訂物理學科學習計劃,明確各階段的學習要求及具體安排。(2)課前預習。每節課給學生留一份預習提綱,要求每位學生預習時記錄不懂、不明白之處,標出知識重點和難點。(3)進行新課。通過創設情境,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3.加強實驗教學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日常教學中,以做好演示實驗為前提,增強實驗的趣味性,為學生做好實驗,起到示范的作用。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現象,勤于思考問題的習慣。
總之,初中物理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艱巨而富有挑戰意義的工作,它需要更多的教師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這項工作來。筆者相信,一名好教師不但能使優秀生更加優秀,同樣能使學困生不再“困”,而成為理想的學生。
(作者單位 貴州省三都縣都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