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紅
摘 要:高中生物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或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恰當,縱使在課堂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依然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生物課堂,把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當作生物學科的教學宗旨。因此,優化生物課堂、提高教學效果就成為每位教師追求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優化;提高;教學效果
那么,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實現優化生物課堂、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目標呢?下面,我將根據自己幾年的教學經驗,在這個話題上與大家進行討論。
一、合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工具,是簡單的粉筆+黑板,這樣雖然能夠使學生輕松掌握教材上的內容,卻忽視了對學生生物技能的培養。如今,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多媒體技術已經開始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的學習當中。生物教學不僅要求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對課堂上向學生傳達的信息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只依靠生物課本上的信息量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學,生物課堂信息量的傳遞渠道就會大大增加,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汲取更多的課堂信息,也使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注重課本,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研究的對象是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命體和與之有關的環境因素,所以生物學科的知識可以聯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類的健康、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的保護等,這些都與生物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課本與現實生活有了脫節,教師無法向學生分析與解釋滲透在生活實際中的生物現象和知識,導致學生對生物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的嚴重缺失。所以,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我們必須強化學識,聯系實際意識,同時注意觀察在生活實際中體現的生物現象、生物問題,使學生聯系實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
科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一切富有變化的刺激感興趣,當這種刺激讓人感覺到興奮時,人們的思維能力和意志力就會達到最佳的狀態,而情境教學正是把這一點作為依據,使教學活動能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進行,培養學生的情境思維能力。所以,我們在生物教學中,可以在課堂上創設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比如,在講“遺傳與進化”這一章時,我們可以先跟學生講這樣一個故事:愛爾蘭著名劇作家蕭伯納年輕時候就聲名大噪,美國著名的舞蹈家鄧肯在讀了他的作品以后,對他產生愛慕之情,于是寫信給他:“你如此聰明,我如此美麗,假如我們兩個結婚,生下的孩子頭腦像你,面孔像我,該多好。”蕭伯納接到信以后,笑了笑,一本正經地給她回了封信,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如果生下的孩子頭腦像你,面孔像我,那豈不是糟透了!”對于這樣的回答,學生開始爭論到底誰是誰非,利用學生這種新知識的求知欲望,順勢引入該章的學習,從而使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在情感和意境的組合中,完成對生物學知識的學習。
綜上所述,優化生物課堂,提高教學效果是一件緩慢的工程,我們不可以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生物課堂的高質量、高收益是每位教師追求的教學目標,但是教學效果是受很多因素制約的,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總結教學方法,才能達到優化生物課堂的效果,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谷國裕.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實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寇海蓮,萬正剛.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生物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吳松年,王軍.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高中生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4]于梅.和諧高效思維對話新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高中生物.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平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