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輝
摘 要: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它出現于自然、藝術、音樂、建筑、歷史、科學、文學等學科中,其價值是無與倫比的。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教師要正確地認識數學的價值和重要性,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而為實現數學的高效性做好外圍工作。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觀念;自主探索;思維
課堂教學效率是對數學課程的教學活動進行合理性評價的重要內容,它在量上表現為數學課堂內實際的教學時間與有效的教學時間之比。然而,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實現數學課堂的高效。
一、轉變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多年,但有些地方仍然沒有辦法摒棄已經根深蒂固的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依舊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考試的工具。然而,這種只為了讓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去得高分的教學方式,教出來的學生只能是“高分低能”的人才。而且,在一些教師的觀念里,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效率最大化,其評價標準就是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掌握多少知識,在考試的時候取得多少分等等。上述的這幾種現象,不管是因為教師主宰課堂還是對高效課堂的錯誤理解等都是不利于實現高效課堂的。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要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要促使學生的能力水平、素質水平等獲得大幅度提高,這才是我們一直追求高效課堂的最終結果,進而促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發展。
二、自主探索,凸顯課堂主體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說,作為數學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創設自主探索情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而讓學生在一個活潑、生動、富有個性的環境中快樂學習。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由于上節課已經學習過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相關知識,所以,在正式教授本節課的知識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一個問題:“先任意畫一個△ABC,再畫一個△A'B'C',若使兩三角形全等,是不是一定要滿足,三條對應邊相等,三個對應角相等?如果只滿足三條邊相等或兩條邊相等,且兩條邊的夾角相等,又或是兩個角相等,對應邊或是兩角中間的那條邊相等能否證明這兩個三角形是全等的,如果不相等,請給出反例進行說明。”其實,在這個問題中包含了(SSS、SAS、AAS、ASA)四種情況,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感受成功找到答案后的滿足感,進而使學生愿意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當中,為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打好基礎。
三、能力培養,拓展學生思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彼?,教師可以倡導一題多解或是一題多變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拓展思維,提高思維的嚴謹性。下面以一題多變為例進行簡單介紹。
例如,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E是AD中點,求證:∠BEC=90°。
變換1:在梯形ABCD中,AB∥CD,CE⊥BE,E是AD中點,求證:BC=AB+CD。
變換2: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CE⊥BE,求證:AE=ED。
……
引導學生對原題進行變形,并進行證明,這樣既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又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自由展示自己的個性,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除上述的幾點之外,教師還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模式,要注重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進而為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以促使學生在教師多元化、多角度的評價中找到探索數學的樂趣,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建立學習信心,逐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最終為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做好外圍工作。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的推動下,教師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保證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段志敏.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2(20).
[2]朱杰宇.打造高效快樂的初中數學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2).
(作者單位 重慶市云陽縣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