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愛芳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號召,作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中等職業學校積極響應,中職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可塑性很強,要對學生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中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分析了當代中職生價值觀形成中面臨的問題,著重探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策略問題。
關鍵詞:中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自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來,全黨全國開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在京召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又提出了新的工作部署,強調全國上下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和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它表明了現階段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取向,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論斷和新要求——“三個倡導”“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24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中等職業學校是確立主流價值觀的主要陣地之一,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是未來社會的骨干,他們肩負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我國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否則就很難成為對社會有較大作為的有用人才。中職學生年齡尚小,他們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社會轉型時期的多元價值觀會給他們的選擇帶來困惑和困難,各種觀念的碰撞、交融、沖擊,極易導致學生價值觀的混亂。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幫助中職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進而影響學生的思想認識與行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而在中等職業學校如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一、當代中職生在價值觀形成中面臨的問題
1.開放多元的價值體系讓中職生在價值取向上難以抉擇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各種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人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越來越頻繁,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和共存,使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從單一走向復雜,日益多樣化。中職生生活在多種價值觀密集交織、激烈碰撞的社會環境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其中有些價值觀是有差異的、有些價值觀則完全是背道而馳的。部分學生在價值選擇上處于兩難境地,面對一些道德和法律問題不知該何去何從。他們既倡導法治,但又追求西方的自由主義;既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但做事又缺乏責任心;既有一定的理想追求,但又置個人利益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之上;既渴望事業的成功,但又缺少吃苦精神;既崇尚公平正義,但又跟隨不良風氣。
2.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問題讓中職生價值取向趨于功利化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就業、醫療、住房、養老難等,而這些問題和我們每個人又是息息相關的,中職學生對自身利益和現實利益的關注更加突出,他們的價值取向有非常明顯的功利化傾向。部分學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置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于不顧,強調個人利益。
不講誠信,不愿意通過自身努力去公平競爭,凡事先想想對自己有沒有好處,過分計較個人得失。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為取得好成績、好榮譽不惜一切代價。部分學生崇拜西方價值觀,把金錢視為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尺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泛濫。
二、中等職業學校有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策略
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中等職業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當然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結合中職生特點和自身實際需要,學校和教師堅持正面引導,幫助學生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化。
在校期間,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還要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人文素質、職業素養、思想道德修養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
1.強化中職德育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功能
中職德育課程體系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進行了全方位的覆蓋和解讀,可以依托中職德育課堂對中職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滲透。德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學生頭腦,提高中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修養。中職學生年齡尚小,處于價值觀形成的初期,讓他們認清主流價值和非主流價值,提高辨別能力。
德育課要進行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新、改革,努力改變傳統“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積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讓價值理論的傳授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面對不同社會意識形態時的辨別能力和選擇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政治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2.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專題講座
班級方面,采取報告會、座談會、班會、第二課堂等形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學校方面,舉辦解讀“十八大”內容的專題報告會,邀請專家到學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教師方面,組織各科教師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學習,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素養,并讓他們找到本專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切入口,讓各門學科形成合力,都能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功能。組織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樹立主流價值觀的座談會,通過訪問、交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認識。另外,每周一次的班會活動,也是對學生直接進行價值觀教育的絕好機會,能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比如,每學期有兩次的主題班會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誠信品質、敬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班級組織的第二課堂活動,如,創建優秀班集體活動、一些體育活動,可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通過組織學生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渡江紀念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生活是大熔爐,我們每個人在其中百煉成鋼。引導中職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在社會實踐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認同感。例如,軍訓、實訓、社會公益勞動、青年志愿者服務、獻愛心活動等等,這些活動能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更好地了解社會,可以讓學生接觸社會的真實情況,讓他們意識到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與他們息息相關,他們是國家的主人,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進而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樹立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中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不但要貫穿整個中等職業教育階段,而且在學生將來從業過程中仍要不斷地加強此項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學校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同時再由家庭、社會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通過多途徑、多形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地得到普遍確立、鞏固和提升。
參考文獻:
[1]羅靜.當代中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今日中國論壇,2013(7).
[2]劉琴論.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教育與職業,2008(5).
[3]鄢新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意義及路徑選擇.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8).
[4]王藝.中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有效途徑.衛生職業教育,2013(1).
[5]張建華.對高職高專院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思考.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下關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