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峰
摘 要:優化課堂作業設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首先要做到精心選題,要理解教材,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選擇生活化的練習;其次要做到精心設計;最后還要選擇合適的練習方式。讓學生覺得學習化學是有用的,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練習作業;優化設計
新課改如火如荼,創新的化學教育思想,前瞻性的化學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策略在引領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課堂教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優化初中化學課堂練習作業設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成了我們初中化學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初中化學課堂作業的設計要開放而有活力,既要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又要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既要重視學生化學實踐能力的提高,又要突出學生化學素養的形成過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首先應根據新課程標準,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有創造性地精心設計練習題即精心選題。所謂精心選題,就是在大量的教學資料中選擇適合課堂教學的例題、練習題、反饋題等。教師要選擇具有時代特色、思維訓練有效、方法靈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題目,而不是不分題目的特點、時代性,一股腦地搬到課堂上來。因此精心選題,科學地選編作業題,要注意三點。
一、精心選題
1.要理解教材
只有理解了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統性及其重點和難點,做到徹底掌握,融會貫通,我們才能分清哪些題目是基礎題,哪些題目是拓展題,哪些題是探究題。還有教師必須深入實際,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練習,恰當地把握練習的難易度,使得練習更加有效。只有做到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到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時,我選擇了這樣一組練習:
(1)宏觀上怎樣認識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以及它們的區別(有沒有新物質生成)?
(2)微觀上怎樣解說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以及它們的區別(分子有沒有變化)?
(3)結合宏觀與微觀認識,如何通過質量守恒定律,定量認識化學反應?
圍繞這些問題,把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分子、原子、元素、物質的組成與構成、質量守恒定律等知識點綜合起來考慮。
2.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們對同一個問題的認識角度和認識水平也存在差異,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練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有不同的發展”。既要讓差生“吃好”,又要讓優等生“吃飽”,因此在選題時還應使題目有一定的梯度。練習有梯度的題目,使學生猶如攀峰,從基礎題開始逐漸提高,不僅理解了新的知識,還鍛煉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到第三章中的利用化學式計算時,我選擇了這樣一組練習:硝酸銨受撞擊或受熱后會發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藥。又因其含氮量比較高,也用作化學肥料。試計算:
(1)硝酸銨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2)硝酸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3)100克硝酸銨中含氮元素的質量。
(4)多少克硝酸銨中含氮元素70克。
(5)多少克硫酸銨中的氮元素與100克硝酸銨中氮元素的質量相等?
這樣從易到難逐步提高難度,使學生有一個知識慢慢提升的過程。
3.要選擇生活化的練習
化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學練習的設計一定要充分考慮化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設計,可展現化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的情境中可以看到化學問題,運用化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覺得學習化學是有用的,使他們對學習化學更感興趣。
例如,在講應用廣泛的酸堿鹽時,我選了這樣的一組練習:
(1)開水壺或熱水瓶內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可以用溫熱的食醋(或稀鹽酸)浸泡清洗。問鋁壺內的水垢能否用溫熱的食醋長時間浸泡清洗?為什么?
(2)用石灰水粉刷墻壁,干后能形成堅硬的墻面,這是為什么?
(3)稀硫酸可以用于金屬表面除銹,這是什么原理呢?
(4)在發酵面團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糅合,既能除去面團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饅頭疏松多孔,這是為什么?
(5)“波爾多液”能殺死葡萄、柑橘表皮的寄生蟲,它是用硫酸銅溶液與石灰水混合而成的,在用“波爾多液”噴灑不久就采摘的柑橘、葡萄表皮上常會殘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藍色斑點,這些藍色斑點可以用廚房中的食醋浸泡洗去,這是什么原理呢?
這樣選擇一些跟生活有關的練習,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二、精心設計
所謂精心設計就是對精心選出的題目進行合理的設計,哪些題目適合作為例題,哪些題目適合作為課堂練習,哪些題目適合作為課堂反饋,同時還要設計課堂教學中如何導入、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如何區分類似的題目,甚至包括哪個題目先做哪個題目后做等等。練習設計要相互銜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三、選擇合適的練習方式
我認為,僅從“教”的角度來設計好的練習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從“學”的角度來安排好的練習方式,只有合適的練習方式才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結果產生良好的影響。還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練習方式,要有靈活性。例如,元素符號本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如果到講第三節時讓學生在一節課全部記住是不現實的,筆者在講完第一節課進行課堂練習時就開始教學生記元素符號,默寫元素符號,下一堂課再測驗一次。到講完第二章第二節內容時,學生已記住一大半元素符號了。這樣采用了分散、少量、多次練的方法,效果較好。
在課前的準備中要精心選題,對所選題目要進行精心設計,選擇合適的練習方式,這是優化化學課堂作業,提高化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的前提。通過課堂練習作業的優化設計可以讓學生通過作業提高自己對知識的鞏固識記、理解運用;還可以讓教師通過學生作業,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對癥下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仲雷.優化化學作業設計,減輕學生負擔.新課程學習,2010(12).
[2]楊強.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河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