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貞
摘 要: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中職音樂教育的未來,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中職音樂教育中實施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異國異族的風情,提高音樂內涵,同時對中職學生音樂的學習也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新時期如何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需要教師認真去思索和探究的。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職
隨著世界各國各民族的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多元文化主義形態的形成,多元文化教育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時期,從多元文化教育角度解讀中職音樂教育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下面我們就詳細分析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實施。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背景及目標
多元文化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產生。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立足于尊重不同文化和了解不同文化,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接觸步驟首先從對自身文化的認識開始,之后才對周邊的音樂文化開始拓展認識。音樂課程對欣賞教學比較重視,在內容上偏重人與社會的關系,是學生能夠通過音樂科目接觸文化的重要門檻。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其他教育一樣,也具有自身獨有的目標。通過對各種不同音樂的學習,了解一個地區或國家的文化構成元素,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首要目標之一。對其他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尊重和忍讓,能夠使學習者從中取得民族自尊。對各種不同音樂文化的學習,對學生國際觀念的開拓有重要作用,能夠使其更加正確地認識國際關系。其次,通過多元文化音樂的學習,對學生的批判性思考進行培養,也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學生通過對不同音樂文化的學習,能夠從一定程度上認識各種文化形態中人們的生活情形,拓展學生對不同音樂的不同聽覺體驗,使其更加懂得不同音樂文化間彼此的尊重。此外,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還以讓學生了解西方音樂并不是唯一的音樂為目標,給學生接觸各種不同音樂文化的自由,使其認識到西方音樂只是眾多音樂文化中的一種。
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實現途徑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當前時代洪流中的產物,在受社會、經濟等大環境影響的同時,還會反作用于大環境。我國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必須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地區民族的文化,對民族音樂強調的同時,對學生的視野加以開闊,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多元文化價值觀對我國的音樂教育實踐也具有深刻的影響,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如何實現我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則是當前的重中之重。從各種教學實踐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
1.在中職音樂教育中樹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我國音樂教育近百年來一直缺乏對音樂文化認知的訓練,同時缺乏在文化交流中對跨文化意識能力的培養。五四運動后,我國音樂界也隨之改頭換面,除了對西方音樂的理論體系和闡釋模式系統地接受外,還將這些內容整合為我國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對中國傳統音樂進行重新解釋和改造,使國人在西方音樂的精神和模式等觀念上達成共識,促進新思維定式和價值取向的形成。但與此同時我國出現了重視外國傳統音樂,且僅限于歐洲音樂中幾個國家17~19世紀的專業創作音樂的學習,對本民族音樂傳統忽視的現象。這種現象其實是一種故步自封,不僅沒有對包括母語音樂文化在內的人類各種音樂文化成果全面兼收并蓄,同時對我國中職音樂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在當前的中職音樂教育中,我國必須樹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廣泛地學習世界各國的音樂,而不能狹隘地認定一種音樂,只有樹立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才能在音樂教育中對其實踐。
2.以本土音樂為基礎,加強對民族音樂課程體系的建設
民族音樂是一種由人民群眾在生活情境中創造的,且又被人民群眾廣泛使用的音樂。我國民族音樂由于地域和習俗的跨度等問題,具有鮮明的音樂特色,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和娛樂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傳統文化意識。我國有56個民族,民族音樂不僅凝結著56個民族的意志,還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力量和追求。對我們的民族音樂進行學習和弘揚,是一項十分偉大的工程,這項工程除了能樹立民族自信心,使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得到增強,而且能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藝術的熱愛之情,有利于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下,必須立足于本土音樂,加強建設民族音樂課程體系,促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全面發展。
3.對超音樂的音樂教育目的加以明確
在西方,普通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國民的素質,而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其中對人的創造性培育又是最重要的。在我國,人們雖然已經開始了解到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只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卻仍然經常忘記音樂教育的超音樂目的。經常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對音樂教育十分輕視,另一種是將音樂課當成專業音樂教育。美國早在1993年政府就宣布了將藝術學科與其他主要學科并列為核心教學內容的立法,我國也應該加強對音樂教育超音樂目的的重視,拋棄以往狹隘的音樂教育目的,使音樂成為一把萬能的鑰匙,而不僅局限于音樂專業,這樣才能促進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實施。
4.對外來優秀音樂和先進的音樂教育模式的大膽吸收和兼容
西方很多國家尤其是美國在多元化音樂教育上有很多值得我國借鑒的地方,美國的普通音樂教育主要以創造為主題,除了立足于美國本土音樂和音樂教育模式外,更多的是對其他民族音樂精華進行吸收,這種先進的音樂教育模式對創造性的培養是十分有利的,這也是美國式教學模式的特別之處,對美國公民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從中西文化開始交流,我國就已經有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兼收并蓄理念,這條理念對于當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實施也具有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此外,在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音樂教育思維的創新,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教育的效能。我們只有以開放的、科學的態度面對多元化發展的世界,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音樂作品與教育模式方法進行大膽吸收和兼容,才能促進我國中職音樂教育的更好發展,使音樂教育更好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
音樂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有重要作用。從當前的時代潮流和發展背景來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將會是中職音樂教育的未來所在,因此,新時期中職音樂教育中必須提高對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重視。在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在音樂教育中樹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以本土音樂為基礎,加強對民族音樂課程體系的建設,而且需要對超音樂的音樂教育目的加以明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我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實施與發展,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邵海燕.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合理應用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2(29):104-105.
[2]王蔚.論“多元文化的音樂”觀及其應用[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56-57.
[3]字舟云.關于音樂課程改革的思考:對“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的解讀[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9(2):121-123.
[4]王穎.融合與實踐: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學[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2(2):79-80.
(作者單位 安徽省淮北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