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摘 要:“創業、創新、創優”精神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種優秀精神文化的延伸發展,要大力弘揚以艱苦創業、自主創業、全民創業為主要內涵的創業精神。這種精神正符合當今職業學校對學生培養的理念,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社會培養、輸送大批專業實用型人才,圍繞學校“創業、創新、創優”的教育任務,在開設的“三創”基地建設中把執行力意識的培養,作為新的理念融入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中去。
關鍵詞:三創;實踐;執行力
職業院校本著“以市場要求與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為本位”的教育理念,專門為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專門技術型人才。大部分職校學生面臨的是就業,學校十分重視對學生在校期間實用技能的培養,并以弘揚“三創”精神及企業對“執行力”要求的新理念去培養我們的學生,使他們在校期間就能接觸到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模式。
一、以“三創”精神為指導
平面設計應用范圍很廣,大致可分為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企業CIS形象設計、網頁設計等。如果細分的話,每個門類還可以分為很多小的分支。對學生來說,平面設計有著很好的就業前景,并為學生的自主創業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說:“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設計的根本在于創新,比如:要求學生制作一幅公益廣告宣傳畫,學生所做的宣傳畫千奇百怪,各具特色。這時教師不僅要肯定學生的創作,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使其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領。教師重視學生的自我表現、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實際上就是鼓勵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性。
二、以實踐為環節
應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教育觀;按照由淺入深、不斷深化的教學規律,構建包括基礎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等三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形成包括實習、實驗、課內外創新活動等主要的教育環節。
基礎型實驗面向低年級學生,培養基本的實踐能力,采用自己動手、自主學習、教師輔導的學習方法完成掌握相關課程的基本知識及較為初級的設計與制作技能。
綜合設計型實驗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和一定的總體設計制作能力,在教師指導下,采用集設計與制作為一體的開放式教學模式。
研究創新型實驗面向平面設計高年級學生,結合科研項目或市場的需求,要求學生完成一個產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的全過程。包括:市場調查、產品設計、制作安裝等。
平面設計基地建設的目的是將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操作,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大大豐富了設計實踐的教學內涵,實現了由單一的技能訓練向提高設計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能力轉變。
三、以執行力為行動
學校開展學生“三創”基地建設,就是針對社會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把基地作為學校與社會接軌的訓練場,在這里給學生以全方位的鍛煉,為學生踏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因此,我們就要用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來規范我們的基地。這里我們引入一個新理念“執行力”。什么是執行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凡事心有所想,必定身體力行,不要顧慮太多。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執行力?執行力就是把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沒有執行力,任何優秀的戰略與精彩的策劃都是鏡花水月!
那我們的平面設計學生“三創”基地可以把執行力發揮到哪里?
1.讓學生知道如何服務社會。用簡單管理的思想處理日常事物,簡單重復就是高效。一個項目拿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2.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職責與責任。開展任務分析,對分工進行界定,明確責任,明確職責資格,做到知人善任。
3.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事。用流程優化的方式梳理工作程序,用簡單重復產生效率的思想,將日常工作流程化、制度化、表單化。
4.檢查學生執行情況,也就是做得怎樣。就目標重點達成共識并對目標進行分解,績效計劃、反饋指導、考核評估、獎懲改進。
5.給學生適當的激勵,獎優罰劣,獎勤罰懶。進行崗位價值評估,確定評分機制,用獎勵機制推行執行。
6.提高學生執行的能力。執行力實際上就是運作能力,運作能力就是工作能力。明確執行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工具使用,調整心態,開展生涯設計。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使學生“三創”基地建設在實踐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更好地去適應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