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堅
摘 要:中職學校乒乓球選項課分層遞進教學反映了體育教學理念的更新,適應當前中職學生運動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乒乓球的興趣與主動性,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僅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培養了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從而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總目標。
關鍵詞:中職學校;乒乓球選項課;分層遞進;教學模式;興趣;因材施教
當前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新課程改革,突出強調尊重學生主體性,堅持以“健康第一”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運動興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然而現實中,中職學校普遍存在學生年齡偏小、生源參差不齊的問題,不僅對文化學習缺乏興趣,在體育鍛煉中也怕苦畏難。如何在教學實踐中突破困境,有效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成為擺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乒乓球運動作為我國國球,是一項運動器材簡便,對場地要求不苛刻,充滿運動趣味的運動。不僅能滿足青少年體能發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機智、靈活、勇敢頑強和合作精神,是學生非常喜歡的體育項目。在乒乓球選項課中應用分層遞進教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現有體育能力基礎水平、身體素質等個體因素進行差異性分析,將學生大致分為不同層次,因材施教,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層層推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尋找教學中的最佳契合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人潛能,逐步改善和提高他們的乒乓球技術動作和運動水平,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向各自層次更高的學習目標前進。
一、分層遞進教學的理論依據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布魯姆(美國心理學家)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動機等多方面就會變得十分相似。”這里所謂的學習條件是指學生學習能達到掌握學習內容的必需的學習時間、全新的學習機會和給予個別的指導。
2.教育的因材施教原理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尊重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地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內容和目標層次推進,從而使學生個體獲得最佳的發展。
二、乒乓球選項課分層遞進教學的實施過程
1.教學對象分層
利用新學期前兩周時間,對乒乓球選項課學生分別進行身體素質和乒乓球基本技術的測試。根據測試結果把學生劃分出a,b,c三個層次組:a層次學生身體素質較好,對乒乓球有一定認識和興趣,課余時間經常打球,技術動作相對比較規范;b層次學生身體素質一般,有打過乒乓球,但技術動作很不規范,動作隨意性強;c層次學生基本上沒接觸過乒乓球,只是由于各種原因不愿意選擇別的項目而選擇了乒乓球,他們往往身體素質也比較差。
2.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最終歸屬,在教學活動中處于核心位置。分層遞進教學提倡個體性教育,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主動參加運動練習,在運動中身體和自信心都得到了鍛煉和滿足,從而渴望向各自層次更高的學習目標前進,甚至是進入更高層次。我們這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遞進目的。在乒乓球分層遞進教學中,三個層次的基本教學目標分別是:
a層次的學生,由于基本功相對較好,要求他們在熟練掌握乒乓球各種技術和技能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戰術意識,并在練習中培養自我鍛煉的能力,逐漸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
b層次的學生,乒乓球基礎一般,所以要求他們在學習中能基本掌握乒乓球各種技術和技能,在運動中增強自身體質,并能了解自我鍛煉的方法,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c層次的學生,素質和基礎同前兩組學生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對完成課中所要求的技術動作有一定難度。因此對于這些學生不能急于求成,主要是在發展他們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學習和了解乒乓球各種技術和技能,并能簡單模仿,并從中體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慢慢形成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
3.教學內容分層
不同層次的學生乒乓球基礎不盡相同,其運動技能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制訂上必須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區分度,以滿足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需要。這樣才能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各自層次上運動并體驗成功的樂趣,積極主動地向新的教學內容發起挑戰。
(1)在同一類技術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內容
例如,發球技術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內容不盡相同。c層次學生學習的是正反手平擊發球;b層次學生要求掌握正反手發急球技術;而a層次學生則必須掌握不同旋轉的發球技術。
(2)在同一教學內容上,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教學要求
例如,乒乓球推擋技術教學,c層次學生兩人臺上對擋、對推練習,不限落點;b層次學生要求兩人臺上一推一擋或對推,限定路線(對推斜線、中路和直線);而a層次學生則必須能合理利用腳步移動,兩人臺上練習時一人一點推兩點,另一個兩點推擋一點。
(3)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熟練情況,分別學習不同的內容
例如,c層次學生進行推擋練習;b層次學生進入正手攻球的學習;而a層次學生則簡單戰術訓練和教學比賽。
4.教學分層
(1)教學設計層次化
教師在分層的基礎上研究教材,按不同層面學生情況重新進行設計,或改變難度和要求,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標,并設計出不同的練習方法,來應對學生的實際需求,突出學習的重難點,解決個別層次學生技術上的薄弱環節,從而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和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2)教學方法層次化
不同層次的學生由于乒乓球基礎技術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不同,對動作的理解領悟能力也不一樣。教師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c層學生以提高身體素質為重點,學習和了解乒乓球各種技術和技能,并能簡單模仿。因此,對于他們的教學采用“低起點、慢進度、多重復、常反饋”的手段和多鼓勵、表揚的方法,充分調動他們學習乒乓球的興趣;b層學生以動作完整和熟練運用為重點,采用“多練習、慢變化、小步走”的方法,同時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的“靈感”,使他們能從容地完成本次課所學的內容,這一組應重點抓,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a層學生多采用“小綜合、主動走、提能力”的策略,也就是對這些學生不限制他們自練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在完成本課任務的基礎上自由探索,增加練習難度,努力提高訓練水平和能力。
(3)教學時間層次化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乒乓球的主戰場,主要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與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育能力。課外體育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只有充分利用課外體育活動,課堂上所學的乒乓球技術才有可能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學校乒羽協會組織開展的活動,既豐富了課余文化生活,又使大家在課堂上學到的技能有了展示的平臺,從中獲得了身心的滿足,體驗到體育的快樂,是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主動性的有效手段。
(4)引入競爭,升級調整
合理地運用升降結合的手段有利于提高學生積極上進的奮斗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使分層遞進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定期在班級各層次中進行教學比賽,上一層次后幾名的學生和下一層次前幾名的學生相互調換層次。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同時增強了他們的競爭意識。
5.教學評價分層
不同層次學生的身體素質和乒乓球基本功都不一樣,當然不能以統一標準來評價所有的學生。因此,在乒乓球分層教學中應該實行分層評價,應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輔助的評價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切合實際的考核標準,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能力都能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評價者由教師向全員轉移,自評、互評、小組評、師生合評相結合。讓評估的過程成為學生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區別對待,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面、合理的評估。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分層遞進教學便于因材施教,區別對待,較好地解決了中職學校乒乓球專選課教學中的“技術好的吃不飽,技術差的吃不了”的現象,對提高乒乓球選項課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個人潛能,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乒乓球運動技術和技能的提高;有利于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合作與競爭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和終身體育的意識。
2.建議
(1)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分層次教學對學生心理產生影響,特別是一些被分在c班的學生,一開始可能接受不了,甚至有可能出現“自卑”的心理。這就需要我們真誠地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積極創設和諧的集體心理氛圍。并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心理負擔,保持良好的上進心態,感受成功的喜悅。
(2)分層次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多鼓勵、少指責;多關懷、少批評;多引導、少強制”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鼓舞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3)教師專項業務水平和乒乓球場地、設備條件是影響學生乒乓球運動興趣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需要學校加大對乒乓球教學器材資金的投入,以保障場地、器材能充分保證學生教學、課外體育鍛煉的需要;另一方面,則要求體育教師提高專項業務水平,改進教學方式,提高現有場地使用率,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對乒乓球產生興趣,主動參加鍛煉,才能更好地養成健康觀念和終身體育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張正明.淺談體育學科的分層次教學[J].體育教學,1997(01).
[2]鄭國榮,胡依琴,劉小湘,李紅梅.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
[3]季榮耀.乒乓球層次教學法實踐與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 2008(5).
[4]黃小慧.中職學校乒乓球選項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06).
[5]丁永紅.分層遞進教學在職業中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