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江
摘 要:學校課余業余訓練是指利用課余時間,對部分具有運動潛能的學生進行專門培養,不斷提高其競技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我國競技運動的發展培養后備人才的一種教育過程。為此,筆者對農村中小學校課余訓練現狀及存在著哪些問題和困難?今后將如何做好農村偏完小學校課余訓練工作,對安定區農村中小學校進行調查研究,擬從中失節找出差距,尋找對策。
關鍵詞:業余訓練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001-01
1 問題的提出
學校的業余訓練既是整個教育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又是國家“奧運戰略”的基礎,近年來,我國學校的業余訓練有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村學校的業余訓練,自從國家教委、國家體委1986年10月下達的《關于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則(1986-2000)》這個指令性文件后,其建設的規模和數量,正向著可喜的廣度推進,一些基層學校為上一級運動隊輸送了一批優秀的后備人才,并在一些重大的國際比賽中位為國爭得了榮譽。然而,我們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國內好多項目后備力量青黃不接的矛盾還沒有緩解,有的項目甚至已經產生了脫節現象。本文在對我省部分農村學校業余訓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現存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并探討了改革對策及今后設想,以期達到推動提高我國農村學校業余訓練數量和質量之目的。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19個鄉鎮農村中小學,7所獨立高中。
2.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和研究國內外有關業余訓練的文獻資料。
(2)調查訪問法:調查會、實地訪問。
3 結果與分析
3.1 現有農村學校業余訓練的基本模式
(1)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這種學校的業余訓練在校內具有群眾性并已形成傳統,是我國業余訓練的常規模式。
(2)試點中學體育班。把同一年級的體育苗子集中在一個班內,集中學習,集中訓練,具有便于管理,學習訓練兩不誤的特點。
(3)普通業余體校。招收在某專項有培訓養前途的學生入學,起著為國內培訓優秀后備人才的作用。
(4)普通中小學運動會。把訓練時間、人員、場地都相對固定,是普及推廣的好形式。
(5)普通中小學臨時集訓隊。為應付比賽而臨時組織的隊。
3.2 農村學校業余訓練中的不良現狀
(1)訓練目標不明確,只求出成績,忽略人才的培養。這種片面追求名次,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在一些學校的業余訓練中還繼續存在。造成的原因有:一方面一些學校領導、教練只求學生在區、縣級比賽中爭得好名次,以顯示在任領導的業績,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上級主管部門的人才選拔,主要依據運動競賽成績高低,這樣就會造成基層學校主觀上向追求成績的一端傾斜。
(2)訓練無規范、無依據,隨心所欲的現象較為普遍。據調查,有多年訓練計劃的學校寥寥無幾,有年度訓練計劃著不足18%,而有完整課時計劃著共占10%左右。這種無系統的訓練,勢必會造成一些優秀苗子的運動生命過早夭折。
(3)訓練學生人數得不得到保證,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之風繼續盛行,教師、家長阻撓學生訓練的現象有時發生,“作業負擔過重”已成為阻礙學校業余訓練開展的的首要因素。
(4)體育競爭中弄虛作假,冒名頂替之風屢禁不絕,嚴重影響了部分教師訓練的熱情。
(5)學校業余訓練處于不平衡、不發達、不完善的程度。我國經濟比較落后,文化教育和體育事業的不平衡性必然反映到學校業余訓練上。首先,反映在業余訓練的經費及場地設施的配備上。帶隊教練的訓練水平及科研能力在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學校也顯得不平衡;其次,表現在經濟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學校;重大學校、體育傳統校和非傳統學校之間的不平衡。
4 農村學校業余訓練的基本條件
(1)帶隊教練員的現狀。不少教練除了帶隊訓練外,每周還要上15節以上課,并負責全校的出操、課外活動、群體工作,工作量較大,據調查了解,帶隊教練沒有任何補貼的占85%左右。
(2)經費情況。經費來源主要是學校職能部門撥款,社會資助極少。校與校之間的體育經費開支差距較大,富裕地區好于貧困地區,重視體育的學校好于不重視的學校。
(3)設施。學生人均占地活動面積不足8平方米,同國家教委規定的最低標準人均12~15平方米還相差甚遠,器材的配備情況與國家教委頒布的《農村中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標準》也相差甚遠。不少教師認為設施不足已嚴重影響業余訓練的正常開展。
5 發展目標及發展對象
5.1 發展目標
走發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辦運動隊的路,學校業余訓練之門應該打開,讓學校、體委、社會、企業、個人都來辦,真正做到校內外結合,同時,進一步完善業余訓練體系,逐步向普及化、系列化、規范化方向努力,繼續深化業余訓練領導體制、訓練體制、競賽體制及管理體制改革。
5.2 發展對策
(1)加強對業余訓練工作的管理,從訓練計劃制定到訓練計劃的實施,從目標的確立到過程檢測評價,要形成一套管理序列和辦法,使訓練工作特別是訓練真正做到序列化、正規化和科學化。
(2)通過社會集資、企業掛鉤,改善訓練條件,建立多種訓練模式,如民辦公助訓練中心、體育俱樂部、少年宮等等,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業余訓練。
(3)落實帶隊教練員的培訓制度,不端提高業余訓練的質量。
(4)按《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所規定的那樣計算帶隊教師的工作量,同時運用競爭機制,發揮經濟杠桿的激勵作用,對從事業余訓練的教師弄功行賞。
(5)進一步改革訓練競爭制度,嚴肅競賽紀律,提高競賽質量,切實把訓練和競賽納入培養和輸送高水平運動人才的軌道上來。
(6)處理還運動訓練和文化課學習的關系,使學生安心參加訓練和比賽。
參考文獻
[1]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2] 過家興.運動訓練學[M].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6.
[3] 周西寬.體育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