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貞等
摘 要 目的:探討偏癱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康復治療與生活質量的相互關系。方法:收治生命體征穩定的偏癱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運動療法、作業療法和言語療法。對照組采用內科治療為主+理療+針灸,以每個月康復治療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入選病例用生活質量(QOL)量表進行評定,分4次評定,初次評定,為康復方案制定提供依據,在入院時;中期評定治療1個月后、治療2個月后了解療效,找出存在主要問題,利于調整康復治療方案;終期評定,治療3個月后評定。同時對患者家屬及陪護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出院后由康復醫師上門服務,繼續給予康復治療1個月,每周3次。結果:入院時和治療后1個月兩組QOL總分值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后比較開始出現顯著差異。結論:康復治療可以全面提高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腦卒中 偏癱 康復治療 生活質量
在存活的腦卒患者中,有80%~90%的致殘率。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并嚴重影其正常的生活,使家庭和社會背負沉重的負擔。筆者查閱了國內外的文獻,同時結合臨床的治療經驗,發現采用科學和合理的康復鍛煉能使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顯著降低,且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的質量。此次實驗分析和總結了腦卒患者康復鍛煉與生活質量改善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5年7月~2006年12月收治腦卒中患者64例,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2例。兩組其他的一般情況均無明顯的差異,具有可比性。
入選的標準:所有入選的患者均滿足以下的條件:①符合1995年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會議所制定的標準[1],即通過CT或MRI檢查顱腦的出血情況,確定為缺血性腦卒患者;②患者的肢體功能出現不同程度障礙,但病程均3周以內;③年齡41~82歲;④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認知無明顯的障礙。
方法:①對照組分別在入院時,1個月、2個月和3個月予以內科治療為主+理療+針灸,不給予任何正規的康復治療。治療組在入院后即由治療師開始一對一的康復訓練。訓練時間安排:45分鐘/日,5次/周,同時對親屬和看護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兩組平均住院時間2個月。出院后由康復醫師上門服務,繼續給予康復治療1個月,每周3次,平時由家屬做輔助鍛煉,保證康復訓練的連續性。康復治療的方法主要綜合Rood技術,Bobath技術,運動再學習方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2]。②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選擇合適的康復鍛煉。目前1~2期康復方法主要為:體位轉移、良肢位、坐位平衡、常規日常鍛煉及心理的治療等。3~4期的康復方法主要為:滾桶鍛練、上肢鍛練、下肢負重鍛練、站立平衡、軀干控制鍛煉及日常生活鍛練等。5~6期的康復方法主要為:手指活動鍛練、患側鍛練、步態鍛練、相關器具的使用等。
評定方法:生活質量的測定。分別在人院時、治療1個月2個月和3個月時由同一康復醫師對患者進行評估,評測者不參與治療。按照腦卒中患者的QOL量表進行評價。包括患者經濟和工作情況、家庭背景、心理狀態及戶外或休閑的活動情況等[3]。每項的分值1~6分,共計150分,分數越高表示QOL值越大。分別在入院時、治療1個月后、2個月后和3個月后,進行兩組的QOL測定,QOL測定采用會談式問卷調查就表中每一項目按6級水平進行評分最差者記1分,最優者為6分數據處理采用t檢驗。
結 果
入院時和第1個月兩組病例經過治療后QOL得分都提高了,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從治療后2個月開始直至3個月兩組的QOL值經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康復治療可以全面提高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過程后,兩組在不同階段的QOL比較情況,見表1。
討 論
腦卒中在我國屬于多發病和常見病,有著非常高的致殘率,即使有非常先進的醫療水平和有效的搶救處理,但仍然有很多存活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和身體不便等情況。所以對于患者的生活能力與生存質量的提高,是醫療服務人員最為重要的工作目標。腦卒中患者因其高級中樞神經系統遭到損傷,而造成一系列的功能性障礙,以至于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4]。患者要重返家庭和社會,平等地享受人類的各種權利,就必須獲得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