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玉培
摘 要:高中階段英語教學主要以講解語法和強調句型為主,很多教師延續了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既不關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也不重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鍛煉,最終導致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只能在學生的沉默中進行,與我國大力提倡的新課改理念相背離。本文分析了采用聽說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生交際能力,增強學生語音感受的方式,討論了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提高學生語意領悟力的措施,指出了寫作讓學生體驗語言情感色彩的變化,培養各種文體語感的過程。
關鍵詞:高中英語 學習能力 感知能力 語感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71-01
提高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語感進行針對訓練,不僅對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夠增強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1 采用聽說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生交際能力,增強學生的語音感受
聽說訓練是學習英語的一項重要的方法,中國式的英語教學通常被稱為“啞巴英語、語法英語”和“翻譯英語”,這與中文教學環境下的英語聽說訓練不足、中英互譯的思維模式和死背單詞語法等造成的情境應對能力差是密不可分的。曾經有一項研究報告中顯示,辨音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候也越來越依賴于母語,此時聽力辨音的能力高低決定了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高下,辨音能力強的學生能很快的將所聽到的對話進行拆分,此時所聽到的英語對話不再是一個個抽象的單詞而變成了有意義的片段。由此可見,通過熟悉英語的韻律節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多聽多說的基礎上糾正學習英語的不當之處,從而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采用聽說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刺激學生的語感神經,幾乎適用于所有語言教學和學習過程,也是幫學生培養語言感知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該堅持用手勢、眼神等配合英文授課,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擺脫固有的中文式學習思維,逐漸在不自覺的學習中形成英文思維習慣,這樣的話可以為學生培養一種學習英語的好氛圍,并通過長期的鍛煉培養,形成一種學生自己的、有效的新語言學習方式。其次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各類教學資源,特別是可以在語音室進行聽力訓練時更容易展開對話活動,也可以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加身臨其境,可以讓學生在進行聽說的練習過程中體會出音與音的連接的精妙之處,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迅速進入“語境”,不但鍛煉了聽的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語讀、說能力訓練之中。
2 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提高學生的語意領悟力
閱讀帶給高中學生不僅僅是詞匯量的遞增,也能促進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眼界開闊和思維發展,對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的作用不可忽視。從閱讀理解在高考試卷中所占據的比例來看,占據了試卷總分值的30%左右,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的題型和難度都將有所變化,很多高考試卷中的閱讀出現了創新變化,如所采用的文章增長并且文章中間的長句子也明顯變多,由原來的猜詞變成了猜句子或短語,甚至在閱讀中也出現了明喻與暗喻這樣的寫作手法,像“a book must be the ax for the frozen sea in sideus”翻譯過來以后為“一本書,一定要像利斧一樣,能破開我們心里的冰海”,這句話本身也是對奧地利作家卡夫卡閱讀的一種態度描述,當它出現在2012年江蘇省的高考英語試卷時,就對學生的理解領悟能力有很強的考驗。
高中英語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和課本,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性可以鼓勵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從近些年的高考所選內容分析,越來越貼近現實生活,這就要求學生一定要增加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量,包括對當前一些熱點事件的關注和對西方風土人情、名人軼事的了解,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還要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通過學習一種新的語言,能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最終讓學生明白學習語言重在應用,首先要有語感其次才是語法,逐漸拋棄死記英文單詞和句型的閱讀方法,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如通讀全文時抓住文章的general idea,文章的生詞可以通過上下文的意思并聯合語法結構進行猜測,或者是采用略讀法、尋讀法等等,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 寫作讓學生體驗語言情感色彩的變化,培養各種文體的語感
當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詞匯量、語法知識和語感后就可以進入到英語寫作這一高級階段,我國高中學生很多過不去寫作這一關卡,主要原因在于平日的寫作練習多以填空、改錯或翻譯為主,限制了寫作在培養學生語感培養中的催化作用,二是大部分學生受到中文學習習慣的影響,認為一定要打好腹稿將作文寫的流利的狀態下才開始動筆,忽視了學生提高自己外語水平的最終目的。高中階段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適應各種文體的語感,其主要目標應該注重讓學生體驗語言情感色彩的變化為主,讓學生能夠形成各種文體寫作的語言感知能力,這也就要求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時把握準確生動的選詞原則。
以代表顏色的英文單詞為例,色彩與人類生活關系非常密切,在英文和中文中顏色基本分類不大,但是所代表的意思和應用的場合卻有很大的差別,green除了表示顏色外還有妒忌眼紅的含義,像green-eyes具有眼紅的意思,與學生頭腦中認為應該為red-eyes這樣的翻譯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對于鞏固和完善學生在聽說階段所形成的語感,必須要堅持多寫多練,教師在尊重學生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從簡單的看圖寫話或簡單語句開始做起,通過常年的堅持和不斷的完善最終讓學生內化英語知識,形成屬于自己的英語思維方式,也就意味著讓語感進入一種穩定的狀態,其最終目的是利于全面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素質。
總之,語感作為一種非常抽象的形態存在于英語學習的方方面面,通過各種途徑夠激活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感知能力,既適應我國現行新課改的要求,又能提高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的消化理解能力,使學生可以用自己對英語所形成的獨特感受來表達思想和情感體驗,這也是英語教學中的語感培養帶給學生最大的受益所在。
參考文獻
[1] 蘇琪.運用新理念構建新課堂——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甘肅教育,2012(18):36.
[2] 雍志梅.中學生英語語言感知能力培養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35):147-148.
[3] 劉國春.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9):53.
[4] 張景.英語學習者對英語語調調型的感知模式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2,32(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