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通
新課程改革推行的目的就是要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并力爭改變在學習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使學生們能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數學學科既具有邏輯性又有很強的抽象性,往往導致很多學生都出現數學學習困難的狀況,從而使學生失去興趣,在數學學習上產生負擔。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在學生學習中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一定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一、密切聯系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生活是學生成長的老師,也是學生感觸最深的地方,而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親切而有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數學知識、法則、概念等,使他們感受到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正是來自于生活,從而使他們感到學習的價值,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在備課時,可以充分挖掘生活因素,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我們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青少年愛動腦筋、求知欲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讓學生依靠自己的經驗,獲得新結果。教學中,結合教材具體內容,給學生講數學家的生平,談世界數學發展以及我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營造學習氣氛。
二、注重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所以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學習不得法,學習成績差,是學生不愛學習數學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注意結合數學課的特點,隨時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怎樣提高聽課效率,怎樣進行預習和復習,怎樣自學,怎樣培養數學能力等。在指導學習方法的同時,還應更多關注后進生的學習困難。后進生在聽課時,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對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處常常是說不清、道不明。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學生的思維,仔細揣摩他們的學習心理,努力體察學生可能發生的困惑和錯誤之處,做到未雨綢繆;其次,在課堂上要隨時從學生的神態、表情中觀察、揣摩,盡可能地掌握學生的思維進展程度,并作出相應對策。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解決了,學習成績就會有突飛猛進的進步,而他們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有所提升。
三、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是生動形象的語言能使它展現柳暗花明的一面。俄羅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英國有位學者說過:“理想的教師應當是達到藝術化的教學水平,善于利用幽默來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更好。”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能恰當地運用生動形象的話語,必將使課堂氣氛由沉悶到活躍,學生注意力由分散到集中,由被動接受到積極思考,使學生在享受樂趣的同時喚起更大的學習興趣。
四、鼓勵學生親自參與,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核心,要想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獲,就一定要鼓勵學生親自參與。小學生喜歡動手,喜歡展示自己,而動手操作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用數學語言、符號進行表達和交流。讓學生動手操作,他們就會興趣盎然,樂于動手動腦,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利用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一名數學教師,若師生之間語言交流機會不多,很容易在學生中形成固板、嚴厲的印象,而學生感覺教師很可怕,就很難喜歡上他的課。因此,數學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可能的話,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學生才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特別是一些后進生,教師尤其不能動輒訓斥,應該循循善誘,特別注意愛護他們的自尊心,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較差成績落后的學生,只要有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不要吝惜表揚,及時給予學生鼓勵,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學課到愛上數學課,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我們教師可以采用發掘生活中的數學、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學生親自去動手操作或者利用情感教育等多種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