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子穎
摘要:生物在高中階段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但調查發現高中生學習生物效率并不高。隨著教育改革,全國全科目實施科學的新課程教學,其理念先進科學,生物同樣有必要實施新的教學措施以提高教學效率。筆者通過實踐、調查、總結了新課改中有效的教學方法,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教學,提高生物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標;提高;生物;教學效率
一、新課改中高中生物的學習內容和要求
新課改的生物學習內容有兩部本內容,一部分是必修內容,分成了三本書,必修一包括細胞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細胞的代謝和增殖,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必修二包括遺傳的細胞基礎、分子基礎和基本規律,生物的變異,人類遺傳變,生物的進化;必修三包括動植物生命活動的穩態和調節,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和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這些要求高中學生必須全部掌握且能靈活應用。選修部分有三類,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現代生物科技專題,高中理科學生任選其一學習,這是高中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理想和需要自主選擇的課程,其內容是對必修本知識的深化和理論應用的探究,知識比較廣泛、深奧,對學生學習的要求也嚴格,要求掌握,能應用于生命活動規律,學會探究的方法。
二、高中傳統的生物教學方法
傳統的生物教學,就是填鴨式教學。雖然普通高中學校根據國家的要求及學校現有的條件也在努力優化生物教學條件改進教學方法,但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的教學方法還存在很多問題,依然是常用的單一的基礎教學方法,如講授、演示、觀看、實驗等。當然,有很多生物教師也在試著改變生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比如我校(永年縣第二中學)實施在課堂上應用“講練結合”教學方法——講完知識點就抓緊聯系鞏固,然后再講新的知識點,得到了廣大學生的認可,生物成績有所提高。
在生物學習興趣的調查中顯示出,學生認為學習生物就是為了考試,生活實踐中應用太少,生物學習距離自己的生活太遙遠,太多的學生非常想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能應用到哪些方面。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在生物的學習中很被動,了解的知識少,在生活實踐中不能靈活應用,這充分說明傳統的生物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方法單調乏味。
隨著教育改革,新課改為生物教學開辟了新途徑,新課改的理念和方法將在提高生物教學效率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不能使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探索研究的興趣,不能引導學生應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發生的生物現象,更不能教會學生將生物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導致生物成績很好的學生也不能在實踐中應用。
三、新課改中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改變教學理念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與傳統的教學理念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科學理念的理念才會有科學的方法,有科學的教學方法才會有好的教學成績。在調查中發現,教學成績較高的教師,其教學理念也是先進的科學的,所以在新課改中教師必須轉變理念。
(二)更換教學方法
科學的方法才有高的效率,教學也是如此,教學成績高的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比較先進的有創造性的。引導學生產生興趣主動學習效果會比強迫的學習效果好,所以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習要求和內容變化而變化。首先就是讓學生產生興趣,例如,講《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時,引入時就可先提問一下能源物質是什么、儲能物質是什么、直接供能物質是什么,學生回答后就直接告知“這些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能”。接著引導學生產生興趣,太陽能如何進入到這些物質中?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了解相關知識,一邊看書一邊點撥。利用這個方法,學生的興趣高漲很多,學習積極了很多。總之,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隨著自己把要求掌握的知識學會,讓其主動學習。
(三)把握提高教學效率的環節
1.備課。備課是每位教師在上課前為教學做的準備活動。教師面對有思想有感情叛逆性強的學生,課堂變化多端,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做非常充分的準備工作。
教師備課除了熟悉課本內容、預想學生在課堂上的疑問、出現的異常情況的處理、疑難問題的解答方法等工作之外,更要備好如何引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細胞的基本結構》這節課時,提前幾天將不同種類的細胞圖和結構圖掛在教室里,將各種細胞裝片放在教室里讓學生先觀看,讓學生也進入準備學習狀態。
2.分層教學。新課改中要求學生全部參與,但是學生的程度一定不同,在教學中就要全面照顧,對差生提問時就要簡單,由易到難,程度好的學生提問要有深度,層層深入。分配任務同樣如此,做到人人參與課堂學習。
3.時時觀察學生。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里總會有疲憊的時候,所以觀察學生疲憊的時候就換一種活動方法,讓學生大腦有休息時間。
4.科學地評價學生。每個人都有得到認可和尊重的愿望,學生在學習時也要求教師認可尊重他,我們也要做到,學生每一件事都要適時、科學地評價,回答問題后先對學生的表現評價,然后對回答的內容評價更正。這樣是調動學生的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5.留有意的作業。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的一種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掌握知識靈活應用知識的一種方法,教師要合理巧妙地使用。留作業時除了留典型練習類的題外,生物也在生活中,所以實踐性的作業在生物教學中很實用,學生在家在生活中也可研究生物。比如,大豆發芽是不是受光的影響,學生可以在家獨立完成,生長的豆芽可以辨認幼苗的結構,還可以測定大豆在發芽過程中有機物的變化等等,這些既不花費時間,還很有趣,這樣的作業才是最具意義的作業。
6.適時檢測。檢測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知識的了解方法。教師可以由易到難的練習題檢驗學生掌握程度,及時發現問題并補充解決。對檢測的試卷,教師認真地對待批閱,從分值上讓學生找出差距,及時彌補。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做好課外實踐檢測。
參考文獻:
1.馬延年,《常用生物學的研究方法的教學設計》,北京教育學院.2003.5.
2.梁秋紅,《新課改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反思研究》,《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