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說話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它也是全面發展的現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因此,在近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復述課文,初步培養說話能力
復述,實質上是一個信息輸入后的再輸出過程。由于它必須建立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可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理解,同時可以讓學生學會梳理、概括信息,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口頭復述,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需要反復地讀,當然只靠單純的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說”的訓練,進一步地感悟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復述(一般分為簡述、詳述、創造性復述)的方式,以說導讀,將讀與說結合起來。例如,我在指導學生讀蘇教版八年級自讀課本《七根火柴》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內容,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我設計了復述課文這一教學環節。要求是:假如有一個博物館叫紅軍博物館,你就是紅軍博物館里的一名講解員,在你負責的講臺上擺放著七根火柴,請你以講解員的身份,用講解員的口吻,根據課文內容向觀眾講述這七根火柴的來歷。讓學生以講解員的身份創造性地復述課文,大大調動了學生欲說的愿望,學生個個爭做講解員,爭著上臺復述。這樣以說導讀,既是對閱讀的檢查拓展,又可完成說話訓練的任務。
二、創造機會,提高學生“說”的應變能力
人類的說話,即時性強,情況變化,話也跟著變,因此,培養學生即興說話,隨機應變的能力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尋找一切利于說話訓練的機會,采用不同形式進行訓練。如舉行記者招待會、小記者采訪活動、新聞報告會、讀書交流會、專題小辯論等。在教《桃花源記》這篇課文時,我發現這篇文言文語言比較淺顯,課文注釋比較詳細,學生憑借注釋基本能讀懂。因此,在教這篇課文時我沒有按照教學常規教學,而是把重點定為理解作者寄寓的社會理想和說話訓練上,采用小記者模擬采訪形式來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兩人一組,一為小記者,一為武陵漁人,比一比哪一組合作得最好?;顒娱_始后,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小記者設計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如“你是怎樣發現桃花源又離開桃花源的?”“把你經歷的路線用一幅簡單的圖給我們展示一下好嗎?”“你是順著出來時做的記號再去找桃花源的,可為什么迷路了呢?”“桃花源給人的感覺很神秘,你覺得是什么原因呢?”……學生成了學習活動的主體,“小記者”思維活躍,被采訪者也個個配合積極,根據采訪者的提問靈活應對。在采訪活動中學生既領悟了課文內容,又訓練了“說”的應變能力。
再如,在教《孔乙己》一文時,我設計了一堂訓練學生說話能力的辯論課,以“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人”為論題,讓學生組成三個組。課前準備階段,讓學生自己選出本組的主辯、一辯、二辯、三辯,其他組員都是助辯。辯論會上,三方各抒己見,言辭激烈。小組內每一位成員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學生既學會了合作學習,又通過辯論提高了“說”的應變能力。
三、巧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現代社會,口語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主要靠說話,而說話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的。在教學工作中,我經常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情境一:打電話給電視臺,要求點播一首歌祝賀母親四十歲生日;情境二:星期天,你想邀請一位同學去參觀航天展覽,可他說因為學習忙不想去,你努力說服他;情景三:今天晚上全家要為爺爺過七十歲生日,一位同學卻邀請你去看足球賽,如何拒絕他的邀請,才能不傷害與這位同學的感情?……學生在實際活動中,漸漸懂得與人交流要注意交流對象,根據不同的對象選用不同的語句,使對方易于理解、接受;說話應注意場合,“說”要因場合的不同而異;說話要文明得體,即使拒絕別人也應該婉轉拒絕。
四、加強口頭作文訓練,以說促寫,讀寫結合
我們知道,說話是外在表現,它的實質是人的情感和思維活動,說話和思維是互為條件,同時進行的,練習說話,思維必然得到訓練。話說得娓娓動聽、頭頭是道,思維必須流暢、縝密,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礎,用文字表達出來,才可能是一篇內容充實、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好文章。著名作家戴厚英把自己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很直接的歸功于“說”,說她的中學老師從來不把作文看得多么高深、玄虛,只教她學會說話和表達,她的寫作能力就是這樣練出來的。為此,在教學中,我加強對學生的口頭作文訓練,以“說”的方式進行“文”的訓練,它必須有“文”的特點和結構,不能只是只言片語,更不能雜亂無章。每個星期我都要進行一次口頭作文教學,按照事先擬好的話題,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說話”練習。起初,學生說得雜亂無章,甚至說些連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的話,但通過多次訓練,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已有明顯提高。如在學過了沈復的《幼時記趣》之后,我以“童年趣事”為題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很多學生思路清晰,連說帶演,說得相當感人。因此,完全可以這樣說,口頭作文是一種最高層次的說話訓練。它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總之,對中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它不僅提高了“說”的能力,同時也帶動了思維、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只有重視說話教學,并把說話訓練落到實處,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較高的語文素質,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實現新課程要求之目標。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