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摘 要:長慶油田涇渭苑社區以品牌文化建設為抓手,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精心打造“親情文化、黨建文化、群眾文化”等品牌文化,有效促進了油田和諧社區建設,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數。
關鍵詞:油田社區 文化建設 實踐
近年來,長慶油田涇渭苑社區(以下簡稱服務處)認真履行“保障生產、服務生活、維護穩定”三項職責,以文化建設為抓手,精心打造“親情文化、黨建文化、群眾文化”等品牌文化,加快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主要做法
⒈1親情文化感動人
長慶油田涇渭苑社區以“一老一少”為著眼點,主動跟進服務,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涵,營造了溫馨的親情文化。
涇渭苑社區全面深化居家養老服務,形成了“陽光助老”“以老助老”和“家政助老”三種服務模式。“陽光助老”就是通過志愿者和政府公益崗位人員上門幫扶鰥寡孤獨老人和失能老人,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困難,使他們享受到“親情家園”的溫暖。“以老助老”就是由社區低齡、健康老人組成夕陽紅志愿者服務隊,分別與高齡、獨居和失能老人結成幫扶對子,把服務時間存儲在愛心銀行,未來享受等值、超值的愛心服務,讓“愛心”傳承發揚,“善舉”儲蓄增值。“家政助老”就是通過單位扶持監管,由社會家政公司為有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住家保姆服務。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按照政府主導、油田監管、機構運營的原則,建成了一所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老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努力將人文關懷滲透到每個細節。中心設有醫療保健室、法律咨詢室、精神慰籍室、康復室、電腦室、午休室、餐廳等,樓梯走廊、衛生間統一安裝了扶手,沐浴間配置了特制防滑椅,一鍵通呼叫系統可以讓服務人員即時定位,發生情況可以立即趕到。目前社區已有60多名“三無”老人、高齡獨居老人享受到了細致入微的日間照料服務。獨居老人毛秀春今年已經88歲了,兒女們都在油田一線工作,平時難得回家。老人來到中心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老人高興地說:“油田待我們這些老人太好了,白天‘入托養老,晚上回家睡覺,簡直就是活在人間天堂。”
針對社區留守兒童無人看管、隔代教育等問題,涇渭苑社區探索形成了“小課桌”“小飯桌”和“全托管”三種服務模式。“小課桌”是針對因隔代教育孩子學習無人輔導的問題,以退休教師、志愿者和社會教育機構集中輔導的方式解決,每月有300多人次的孩子受益。“小飯桌”是針對因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就餐不能保證的問題,通過社區托管站和家庭小飯桌方式解決,每月有40多名孩子享受貼心服務。“全托管”是針對父母長期工作在一線孩子無人照料的問題,通過社區托管站和“居家托管托教”的方式提供全日制吃、住、學、管等服務,每月有近20名留守兒童得到全面照管。
1.2黨建文化引領人
涇渭苑社區共有黨員2002名,社區通過健全黨建工作機制,精心設計活動載體,使廣大社區黨員成為播撒黨的種籽、傳遞黨的聲音、帶去黨的溫暖、熱情服務居民的領頭人,營造了濃郁的黨建文化。
探索并形成了“雙教雙促雙獎”社區黨建模式。“雙教”是指“社區黨校教育”和“社區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雙促”是指“四大舉措”促進社區黨建形成長效機制,“四大載體”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形成合力。“四大舉措”即:健全社區黨組織、居委會、離退休管理組織“三位一體”的共推機制;建立以社區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等9項工作制度為主體的工作運行機制;建立社區黨建工作協調議事機制;建立社區黨建工作與居民群眾的雙向互動機制。“四大載體”即:黨員“一對一”活動、爭當“八大員”活動、“夕陽紅志愿者”服務和“社區文化”活動。“雙獎”指一年一度的“先進黨支部及優秀共產黨員評選獎勵”與“和諧之家創建活動評選獎勵”。廣大社區黨員積極投入“創先爭優”主題活動,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302對。在爭當“八大員”活動中,有400余名共產黨員報名參加,成為礦區服務的助手,社區居民的幫手。2011年5月,社區65歲的居民楊秀倉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平時就熱心社區工作的老人高興地說:“看到社區黨員能夠發揮這么大作用,想入黨的愿望更加強烈了。”
⒈3群眾文化凝聚人
涇渭苑社區按照“組織網絡化、機制長效化、隊伍專業化”的思路,大力發揮各級組織、文體協會及社區文藝骨干的作用,以活動聚人氣、以人氣凝人心、以人心促發展,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氛圍,充實了居民生活,陶冶了思想情操,拉近了鄰里距離,穩定了居民隊伍。
打造“休閑文化、競技文化、節日文化”三大亮點。積極倡導健康的休閑文化,成立了涇渭書畫藝術研究院和秦腔藝術團,組建文體協會12個。老年大學開設14個專業、26個教學班,共有學員700余名。每日早晚,健身操、太極拳劍、交誼舞等多支隊伍活躍于中心廣場。籃球、門球、地擲球等體育場地常常人頭攢動。室內活動中心,閱覽室、棋牌室、臺球室等一應俱全,日接待量達千人以上。定期開展樓宇文化活動,宣傳油田大好形勢,倡導鄰里互助新風。各文體協會組織的展、演、賽事長年不斷,近年來,先后獲陜西省“長慶油田杯”老年門球精英賽團體第一名、西安市老年排舞比賽第一名、長慶油田第十五屆離退休員工地擲球賽第一名等好成績。此外,努力打造高品質節日文化,社區秦腔藝術團常年堅持排練,國慶、春節期間上演的經典戲曲節目深受群眾歡迎。每年春節前,社區都會精心編排威風鑼鼓、秧歌、旱船等極具地方特色的社火表演。每逢重大節日,由社區文藝骨干、學生、服務處員工精心編排的文藝晚會總會形成節日文化高潮。元宵節焰火晚會,“七一”紅歌合唱大賽,“八一”電影周,國慶節升旗儀式、重陽節集體祝壽等活動,已成為居民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2、效果評價
⒉1通過打造“親情文化”品牌,解決了社區“一老一少”的實際難題,解除了一線職工的后顧之憂,助推了油田生產建設,實現了“替子女盡孝、幫父母教子、為企業分憂”,為構建充滿內在活力的油田社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⒉2通過打造“黨建文化”品牌,使社區黨組織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廣大黨員參與社區共建共管、居民服務、文明示范的熱情持續高漲,社區管理與服務被賦予了新的有生力量,社區處處煥發出了旺盛的活力。
⒉3通過打造“群眾文化”品牌,將居民從“小家庭”拉入“大社區”,讓他們在運動中迎接朝陽、在學習中體會快樂、在群體中感受溫情,切實提高了幸福指數,多層面、多角度彰顯了社區活力。
3、幾點思考
⒊1社區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社區成員的價值觀念、文化需求等都在發生著變化。社區文化建設要具備超前性、預見性,從形式到內容都要緊跟時代步伐。要及時引進電子、高科技,信息化、數字化等先進潮流元素,使社區文化建設永葆生機活力。要審時度勢,把握時代脈搏,及時、準確地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長慶油田的企業發展成果和發展愿景傳達到廣大社區居民當中。要以發展的眼光、敏銳的觸覺引導居民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觀、消費觀,大力倡導時代新風,使文化建設真正成為社區精神的“塑造者”、居民生活方式的“領航員”。
⒊2社區文化建設要形成合力。一方面,作為社區管理服務的物業服務單位的黨政工團要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社區文化建設,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社區群眾自覺投身到社區文化建設中來,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形成合力。同進還要努力爭取當地政府支持,讓民政部門的公益性崗位、低保、社區養老等政策惠及社區居民;利用屬地省、市、縣文體部門搭建的活動平臺,積極參與其中,樹立企業形象,打造文化品牌。要努力尋求各駐礦單位的支持,實現和諧共建、責任共擔、資源共享、互惠共贏。要多方吸引社會志愿者的參與,彌補少兒輔導、老人日間照料等親情服務人力之不足,從而把上下左右的各種資源凝聚到社區建設中來。
⒊3社區文化建設要追求個性。社區文化是一個社區的靈魂所在,不能僅僅停留在跳舞、唱歌,打球、照相,贏了領獎這些表面現象上。長慶油田有著鮮明的文化特征,有“油味兒”的社區文化才能得到居民的普遍認同。要認真分析本社區的資源優勢,著力培育品牌文化,在人、財、物上給予支持。要在文化的深度、精度上做文章,賦予社區文化時代的氣息、豐富的內涵、獨特的品質,以及引領居民思想的能力,營造起“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人奉獻,人人受益”的共同價值取向。
作者簡介:張璇(1972.11-),女,甘肅寧縣人,中共黨員,政工師,現任長慶油田礦區事業部涇渭苑物業服務處黨群工作科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