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北京是一個人口、資源、環境等各要素高度聚集的城市,研究其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城市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北京的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具有突出的特點和矛盾。本文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視野下,闡述了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三個關鍵經濟問題,分別是開辟綠色新經濟增長點、實現資源價格的合理市場化與重視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以期對北京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指導。
[關鍵詞] 生態文明 北京 經濟政策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3)06-0097-03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微觀尺度的典型大都市功能區碳排放過程模擬及優化調控研究(41271186)。
[作者簡介] 劉薇(1981 — ),女,河北遷安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副研究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區域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一、北京城市生態文明發展的新階段
(一)已達到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
2012年北京的人均GDP已接近1.4萬美元,其中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萬元,已接近富裕國家水平。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認為,經濟發展和環境質量之間存在著非單調的線性關系。最初,隨著經濟的發展,由于生產和消費規模的擴大,污染水平將會上升,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生產和消費會轉變為更為綠色的模式,給政策制定者更多的壓力和資源來執行能減少污染的監管政策。研究表明,北京已經達到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并開始向著環境改善的方向發展。為了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人們希望當人均GDP達到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后,城市污染水平能夠大幅度下降。
(二)由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向追求經濟發展質量轉變
經過2001~2007年GDP年均12.6%的高速增長后,自2008年開始,北京經濟開始減速,到2012年,北京的GDP增速僅為7.7%,遠遠落后于天津和重慶(16.4%)。北京通過主動調控,向高質量的經濟發展轉型。雖然經濟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但發展質量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自實施汽車限購政策以來,北京機動車銷量降幅超過四成,2011年比上年減少44.3%;首鋼搬遷以后涉鋼企業的遷出使北京黑色行業規模大幅收縮,鋼材產量由2006年的1016.3萬噸下降為2011年的287萬噸,規模以上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由2006年的240億元下降為2011年的僅1.6億元。
(三)人口持續增長與資源緊缺的矛盾長期存在
到201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已達到2069.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0.7萬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達到773.8萬人??梢哉f,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北京人口增長的大趨勢難以改變。這將加劇人口持續增長與資源環境緊缺的現實矛盾。水資源嚴重短缺是北京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關鍵因素之一。北京屬于資源型嚴重缺水型城市,為縮小水資源的供需差距,北京通過過量開采地下水、使用再生水、南水北調以及應急水等措施,使北京總供水量每年達到35億立方米,遠高于本地實際擁有的水資源,進而使北京的水資源人口承載力提高了近60%。此種水資源的供需使用方式造成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是地下水嚴重超采。供水量中地下水占到59%左右,是在過量超采的情況下得到的。由此引發了地面沉陷、地下水資源衰減及地下水污染加劇等惡劣的環境問題。二是從其他地區調取水資源只是變相地增加了北京的人口水資源承載力,總承載力并沒有增加,并且這種用水方式并不是可持續的。
二、優化生態文明建設幾個領域的經濟政策
(一)開辟北京綠色領域新經濟增長點
北京應積極尋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水平兩者的平衡點,努力提高經濟收入,使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下降。未來五年北京要實現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的目標,必須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開辟新的產業路徑。
1. 投資政策。投資增速過快,是影響北京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問題之一。2011年,北京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910.6億元,同比增長13.3%。由于統計分類的原因,并沒有關于環保產業或綠色產業投資的確切統計數據,但從北京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的比重來看(圖1),北京的投資占比在全國處于上游水平卻遠低于廣東、重慶、山西、內蒙古等地。北京以中關村自主示范園區為依托,加大金融對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盡管初步制定了節能環保產業投資政策,但從投資總額和效果來看,節能環保產業并未獲得突出投資額度,也未形成相應的產業集群,也沒有發揮出對其他行業的創新帶動作用。
因此,北京要重點投資節能環保產業研發與創新制造領域,加大對綠色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加快其發展速度。北京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目標應是供應全國的節能環??萍佳邪l基地與設備制造基地。充分發揮北京的科技資源優勢,重點支持環保設備研發產業、環保服務創新行業。逐漸形成產業規模和產業基地,進而形成產業集群,輻射帶動全國的環保產業發展,服務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2. 消費政策。作為資源、能源都極度短缺的特大型城市,北京應多出臺倡導低碳消費和綠色消費的優惠政策,把綠色消費作為推動全市消費可持續性增長的重要支撐。一是要鼓勵出臺配合綠色產業發展的消費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熱水器、污水循環凈化設備、節能省地型住宅及其他可再生利用產品出臺稅收優惠和銷售補貼的鼓勵措施。推行強制性產品責任制度和綠色產業的標識管理,明確從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加工、處理或銷售、售后服務,直至產品回收或廢棄物處理等環節的相關責任和義務。此外,消費政策要與其它產業政策相結合。二是強調綠色消費對私人的利益。要積極強調綠色消費的私人利益,而不是一味宣傳綠色消費的社會環境效益。強調綠色消費對私人的利益能夠較好的解決環保領域的搭便車問題。三是樹立綠色消費的社會威望。突出政府綠色采購的導向性,重點選擇自主創新產品、環保節能產品、綠色產品,適度提高政府公共支出性消費占全社會消費的比重;通過號召名人購買和使用綠色產品,使用綠色產品成為身份和自身優勢的獨特象征。
3. 出口政策。要把貿易政策與產業政策相結合推動綠色貿易發展。首先,實行有差別化的出口退稅政策措施。鼓勵綠色企業出口綠色產品,構建以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綠色貿易結構,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出口貿易的核心競爭力。其次,要積極建設進口商品集散地的綠色物流基地,減少運輸過程中汽車尾氣、揚塵對大氣的污染,噪音、震動對人體的危害,儲存過程中物流事故造成有毒物質的滲漏等。物流行業應運用循環經濟的理念建立全新的從生產到廢棄全過程的效率化與物流循環化的綠色物流系統。
(二)實現資源價格的合理市場化
價格是影響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形狀和位置的最基本因素。北京應以資源價格改革為契機,通過資源合理定價,實現全民節能、節水意識的提高,進而帶動相關產業如科技節水、科技節能業的發展。應加快北京市政公用事業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通過價格手段調控人口規模。盡快實行水、電階梯價格,對低收入人口進行補貼。提高公共交通運營價格,適度逐步提高地鐵和公共交通的票價,并研究對低收入人口和戶籍人口的補貼政策。
(三)重視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
1. 讓企業成為綠色產品、綠色技術創造的主體。北京企業應關注產品的環保水平,考慮公共利益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切實將環境保護、自我環境管理自愿納入企業的決策要素之中,將新產品開發、設計、包裝、使用服務等環節都納入保護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的軌道;不僅要謀求經濟效益的最優化,而且要謀求經濟利益與環境利益的最佳結合,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協同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目標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致化。
2. 大力培育綠色技術創新市場。首先,要積極培育綠色新興消費市場,形成綠色技術創新市場的需求方。實現綠色新興消費市場培育要建立完善信息供給機制。其次,要用政府綠色采購撬動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政府作為市場上最大的消費者,在推動全社會的可持續生產和可持續消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和導向作用。政府采購清單的制定必須使供應商更加清晰政府對綠色產品的現實需求以及未來的發展計劃和社會變化趨勢,以便供應商長期規劃企業發展,加大對綠色產品的生產投入,形成有規模的綠色產品供應商群體。
3. 建立北京綠色產業領域的技術路線圖。一是要建立綠色產業領域科技發展路線圖研究的組織體系,通過組織研究隊伍、明確節點目標、提出任務要求、提供研究方法、組織集中研討、進行獨立評議、參與研究工作等方式,保證路線圖研究制定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要明確綠色產業科技發展路線圖的基本要求,集中從北京市層面考慮,分近期(2020年前后)、中期(2030年前后)、長期(2050年前后)三個階段,描繪相關領域對綠色產業科技的需求、目標、任務、途徑、預算等問題,重點刻畫核心關鍵科學技術,總體上體現方向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建立綠色產業科技發展路線圖評議機制和持續研究機制。
[參考文獻]
[1] 王志華,溫宗國,閆芳.北京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設的驗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2):45-45.
[2] 宋馬林,王舒鴻.環境庫茲涅茨區縣的中國拐點:基于分省數據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11(10):168-169.
[3] 胡鞍鋼.創新綠色北京實踐,實現綠色發展模式[J].前線,2010(1):36-37.
[4] 童玉芬.北京市水資源人口承載力再辨析[J].北京市社會科學2011(5):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