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麗
摘 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學的主要陣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理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教學經驗,以期拋磚引玉,與各位共同探討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積極性;調動
當前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大部分都在課堂教學中完成,因此,要保證小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效率,就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呢?本文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以故事的形式實施課堂導入
學生正處在思維活躍,活潑好動的年紀,而故事正是學生這個時期所喜聞樂見的。故事以其形象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情節和優美的文字語言深深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深入其中,既能增長知識,又能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所以教師要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新課程的知識點,既能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又能加深對重點的理解,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分數的認識”學習中,教師可以引用“猴王分餅”這個故事來導入課題。猴王開慶功大會,酒過三巡后,猴王拿出了小猴愛吃的餅,大小相同的三個餅,猴王把第一張分成4份,給了第一只小猴1快,把第二張餅分成8塊,給了第二只猴子2塊,把第三張餅分成12份,給了第三只小猴3塊,隨后問學生:“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餅最多嗎?”在學生短暫的思考后,引出本章內容,告訴學生:“猴王運用的方法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講的知識,你們要好好學習,然后就能明白了。”然后學生就會懷著求知的心理仔細聽課了。
二、組織實施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改革以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而學習的本質是以經驗和知識為基礎,通過環境和個體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一個過程。因此,學習離不開集體的合作和交流,只有發揮集體的智慧,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效率。我們應該提倡合作學習,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保障合作學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另外,合作學習要建立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只有了解每一位學生才能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發揮小組的智慧。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白紙和剪刀,在課堂中鼓勵學生以小組為討論單位,思考如何才能剪出左右兩邊一模一樣的圖形,然后將時間交給學生。每位小組成員都積極獻計、獻策,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幅幅樣式各異的圖形出現在教師面前,這些都是學生智慧的結晶。這樣一來,為了小組的榮譽學生們積極參與,不但為之后學習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點奠定了基礎,更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以層次性問題提高練習的質量
完成高質量的練習活動是提高學生數學應用技能的重要途徑。例如,在教學“求表面積練習課”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問題:第一個層次是鞏固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能力;第二個層次是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第三個層次是拓展題型:用三個棱長為1cm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大的長方體,那么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為多少?要是用4個小正方體呢?擺的方法有幾種?長方體的表面積分別為多少?這種方式有助于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突破,從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總之,作為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必須遵循教學規律,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響應黨對教育的基本方針政策,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教育觀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為國家培育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黃元嶺.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
[2]連航娥.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教師,2010.
(作者單位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興隆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