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松
摘 要: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核心內容,創造性思維是創新能力的基礎,是在強烈的創新意識作用下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建立具有進步意義的新聯系,提出新見解,創造新成果的思維方式。
關鍵詞:思維情境;直覺思維;發散思維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單一的知識傳授不是教學的全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方向才是教學的根本。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核心內容。創造性思維是創新能力的基礎,是在強烈的創新意識作用下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建立具有進步意義的新聯系,提出新見解,創造新成果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思考問題,用自己創造性地“教”去誘發學生創造性地“學”,以一種發現問題的心態去聽課,去理解教材,積極地思考問題,獨立地解決問題,在策略方法上,應注重指導、提示、點撥、啟迪智慧、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一、創設思維情境,誘發學生的創造欲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和發展,動機的形成,知識的獲得,智能的提高,都離不開一定的數學情境。所以,精心設計數學情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思維過程,創設思維情境,使學生在數學問題情境中,新的需要與原有的數學水平發生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
二、啟迪直覺思維,培養創造機智
現代社會需要創造性的人才,中國的教材由于長期以來借鑒國外的經驗,過多地注重培養邏輯思維,培養的人才大多數習慣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規,缺乏創造能力和開拓精神。直覺思維是基于研究對象整體上的把握,不注意細節的推敲,是思維的大手筆。正是由于思維的無意識性,它的想象才是豐富的、發散的,使人的認知結構向外無限擴展,因而具有反常規律的獨創性。
伊恩·斯圖加特說:“直覺是真正的數學家賴以生存的東西。”任何創造過程,都要經歷由直覺思維得出猜想、假設,再由邏輯思維進行推理、實驗,證明猜想、假設是正確的。例如(a+b)2=a2+2ab+b2,即使沒有學過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運用對稱的觀點判斷結論的真偽。
三、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發散思維富于聯想,思路寬闊,善于分解組合和引申推廣,善于采用各種變通方法。
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固然離不開學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師科學的教學方法,但更主要的是靠學生自身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地培養發散性思維的習慣和能力。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從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歸一入手。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求異創新的發散思維,使學生可以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解題技巧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多題歸一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收斂性。對那些研究對象不同,但問題的本質相同的習題,若能對這些的問題歸類分析,抓住共同的本質特征,掌握解答此類問題的規律,就能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若能適當地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一題多變及多題歸一等變式訓練,積極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思路入手,不依常規,導求變化,探究多種解法,可以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達到靈活多變,促使學生向多層次、多方向發散,這樣比解答多道題更有效,并使學生發散思維得到不斷的訓練和提高。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求教師在教法上有創新
教師應改變講清楚、講透徹的傳統教學觀念。上課時,應在教學重點、難點、學生疑點處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思考,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舊知識是獲取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是舊知識符合邏輯的發展。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聯想、類比,得到新的知識,是通過引導、啟發,而不是直接“傳授”,更不是“灌輸”;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我們所進行的高中數學“由教到導”課堂教學實踐,就是通過對教法的創新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若能時時注意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但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培養出具有“高創造力”的大批創造性人才。這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基礎。數學教育改革的步子邁得更大、更快、更堅實;數學教學內容又吐故納新,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學習和教授更有時代氣息的數學知識,就能培養出更多、更專、更尖的人才了。
參考文獻:
[1]任明中.例說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中學數學,1999(08).
[2]朱平.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中學數學,1995(03).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第二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