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如蘭
【摘 要】新課改后,強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淡化語法教學,取消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的教學,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語法教學不僅被淡化,甚至被淡出了初中語文課堂。這樣不僅讓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初步的語法技能,也讓他們失去了理解語言與應用語言的能力。語法是語文的基礎,是萬木之本,沒有基礎的語法知識就無法對文章進行深度的理解,更談不上人文教育。本文以語法知識的重要性為切入點,闡述了如在新課改的思想下將語法知識的教學滲透到語文課堂中。
【關鍵詞】語法知識;語文教學;滲透
一、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最基本的體現就是閱讀,理解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又是重心所在,要想準確、深入地揣摩語句的含義,體會文章傳達的思想感情,自然離不開語法知識、語法技能這些基本的素質。語法教學的不到位也影響學生語言表達的規范,很多初中生的作文中都存在短語、組合單句、組合語段甚至組合語篇方面搭配不當的現象。雖然憑著語感我們可以較容易地讀懂現代文,但是遇到文言文以及一些語句較長結構比較復雜的文章、語段時理解起來就很吃力了。如《奇妙的克隆》中有這樣一句“動物體中執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育成整個個體的潛在能力。”如果學生分不清句中的主干,哪一部分是限制主語的定語,哪一部分又是修飾謂語中心語的狀語就很難讀通整句話。語法知識的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理順思維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2.有利于與高中語法教學的鏈接
很多高中老師都說初中老師是誤人子弟,不重視語法知識的教學,學生升入高中后還得重新補上這一課。初中語法知識是明確規定不考察的內容,但是高中語法知識又是高考的重點之一,語法知識本身就是一個復雜、龐大的抽象系統,只有初中加強對語法知識的教學才能跟高中做好銜接工作。
3.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學習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其他學科都要通過漢語來進行表述,抓不住分散在題目里的主要信息如何解題呢?如人教版數學中有這樣一證明題“等腰三角形上的高與底邊的夾角等于頂角的一半”,首先要弄清楚主謂賓“夾角等于一半”,“高”與“底邊”是用來修飾“夾角”的定語,二者都是等腰三角形上的。首先就要畫一個等腰三角形,并作出其中一腰的高,“一半”又是“頂角”的定語,我們就要相應地作出頂角的平分線,這樣,這個題目的結構已經了解清楚了,已知條件也全部找出來了,剩下的就用數學知識來解題就可以了。同樣,英語的學習中也離不開語法知識的基礎,試想如果“主”、“謂”、“賓”都搞不清楚如何進行英語語法的學習呢?更別提倒裝句、復句等比較復雜的句式了。
二、如何將語法知識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1.隨文而教,將語法知識與課文的閱讀結合起來
語法修辭是為語言運用服務的,只有將語法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感受這些知識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些知識應有的價值。
課文是教材中最重要的內容,大多選自名家名作,符合語法規范,要在課文的教學中穿插語法教學,不僅讓他們掌握了相關語法知識,也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重點講解短語的運用:“何首烏藤和木蓮藤”、“方正、質樸、博學”是并列短語;“光滑的石井欄”、“肥胖的黃蜂”是偏正短語;“嚇得要死”、“睡不著”是后補短語;“拍雪人”、“折臘梅花”是動賓短語等等,運用課文中豐富多彩的例子,讓同學們在閱讀中理清短語的結構,掌握語言的規律。又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可以對單句的成分進行講解,“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一句中的“絕大部分”能否隨便去掉呢?在句中做什么成分?傳達了什么意思?可以讓同學們先自行思考,然后再講解,“絕大部分”在句中是狀語,它說明中國的傳統建筑中還是有一部分是不對稱的,不可以隨便去掉。學習《曹劌論戰》時有“公將鼓之”一句,其中“鼓”是名詞作動詞的用法,掌握了這個同學們就很好理解了。
于此同時,在閱讀中加強語法的教學也有利于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在《孔乙己》的學習中動詞的運用很有特色 “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便排出了九文大錢?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第一句中的“排”字即體現了孔乙己在只花四文錢的短衣幫面前炫耀得意的神情,也刻畫出了他窮酸拮據的形象。第二句中的“摸”字,表現出了他窮困潦倒的悲慘境地。又如在《桃花源記》的學習中,有很多主語缺失的語句,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句式結構就無法理解課文內容、思想。
2.將語法知識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考察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應用能力的所在。首先要運用語法知識正確地審題,如《我的童年》限定了時間范圍,只能寫童年的故事;《我的同桌》限定了人物范圍,只能以我的同桌為主人公;2011年廣東省中考作文題《前行是腳步的積累》,首先要抓住題目的重點詞匯“前行”、“積累”,在文中就要重點體現這兩點,寫相關前進、進步的事,還要體現積累到了什么,感情、知識或者閱歷,這就是所謂的抓題眼。
另一方面,還可以用語法知識來修改作文,讓同學們自行修改或者相互修改自己作文中的語法錯誤,然后再交上去由老師統一批閱。讓他們自己發現文中的錯別字、語病、搭配不當以及過分雕琢的地方,仔細分析詞語的順序是否合理,運用是否符合邏輯,通過這一類的修改讓他們掌握語言運用的規則,增強語法知識的理解,做到熟練使用。
3.與其它語言知識融合教學
語言的藝術不僅有語法還有修辭、邏輯等,可以將語法教學與修辭邏輯教學相結合,使有用的知識熔為一爐。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里面有一句“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可以向學生提問“嫩嫩的、綠綠的兩個本應該放在小草前面,為什么要放在句末?句中“偷偷地”和“鉆”兩個詞又有什么效果?這個問題不僅包含了擬人修辭的問題也蘊藏了語法知識。初中語法教學就是要將詞語、句子、成分分析、復句分析、修辭、邏輯等各方面打通,讓學生有一個系統性的理論體系,做到活學活用。
語法是詞、短語、句子等語言結構的規律,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人教版教材根據新課改的精神不再系統地編排語法知識,而是將語法零碎地安排在每一冊教材的附錄內 。語法知識雖然不能直接形成語言能力,卻是支撐語言能力的基礎,沒有了語法知識語文教學就像一潭死水,因此作為初中老師,在初中的教學中融入語法教學是勢在必行的。
參考文獻:
[1]陸海虹.淡化語法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萬方數據庫.2010(06)
[2]夏素萍.初中語文教學不應該過于淡化語法[J].新課程.2011(12)
[3]王月紅.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教學之我見[J].語文天地.2012(06)
[4]陳玉霞.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現狀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