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明
摘 要: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任務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閱讀能力是有效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堅持閱讀教學,可以鞏固和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培養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但由于各種原因,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差,就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進行了很多的思考和探索。結合教學實踐,談了農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力措施。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英語閱讀能力;措施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畢業時學生的閱讀水平要達到二級標準,其具體目標是:能認讀所學詞語;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但本人在從事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卻發現,大多數的農村小學生對每單元的“Read and write”或“Lets read”部分缺少興趣,即使讀懂了也只是局限于課本內容,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沒有掌握閱讀技巧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下面針對農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談談在教學中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農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小學英語開設至今已近十年,雖然大多數教師、家長和學生已經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學階段英語課只有每周三課時。課時少,學生學習的內容又多,教師為了趕進度,忽視了閱讀教學。
2.部分教師不是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學觀念也比較陳舊,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采取“講解式”的呆板教學方法,導致學生未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3.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越來越多,文章越來越長,學生的閱讀障礙越來越多,嚴重打擊了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4.學生對于英語文章的學習只限于會讀或者會說教材上的幾句話,教師忽略了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與應用。
5.由于課時少,教師沒有時間將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學生不能將英語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遺忘率比較高,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差。
6.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學生回家后根本無人在英語閱讀上給予指導。另外,絕大多數學生沒錢或者不愿花錢買一些課外英語閱讀資料。
二、提高農村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力措施
1.精心設計問題
問題設計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短文的有效方法,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小學生由于詞匯量少以及語法知識欠缺的局限性,因此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時沒有任何目標,讀著讀著就不知所云。教師應該合理利用教材的插圖精心設計問題。如,PEP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6的話題是In a nature park,在Part A和Part B的Read and write中都配有相應的圖片,突出了“There be”句型對環境的描述作用。我根據教材中的插圖精心設計了以下問題:Is there a river / lake / bridge...in the park?What colour are the flowers?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Are there any fish in the river?What can you see near the river?等,讓學生帶著老師給出的問題進行閱讀,“Read in purpose”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2.開展各種興趣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我注重搜集一些簡單、有趣味的小故事或小笑話讓學生來閱讀,從而激發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積極性。
(2)舉行“英語手抄報”比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手抄報的內容可以豐富多彩,如,學習方法介紹、英語小諺語、小練習等,并將優秀作品展示在教室內,營造閱讀英語的氛圍,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
(3)我還引導學生讀一些簡單的英文報刊或書籍,如,我在教學cabin時,鼓勵學生去看外國名著“Uncle Toms Cabin”。并讓學生將讀過的精彩內容進行課前演講,選出班級的“英語閱讀之星”或“演講之星”,并適當地給學生一些小禮物進行獎勵。
(4)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報上開辟英語學習園地,定期展示學生的優秀小作文,激勵學生在閱讀后能養成寫作的好習慣。
3.教會閱讀方法,滲透閱讀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貴在得法。現在,英語閱讀已得到了重視,到了五年級,考試中閱讀理解有兩篇,而到了六年級,增加到三篇。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如,教師讓學生進行閱讀前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在閱讀時,對題目起提示或暗示作用的詞、句,學生要用筆作上記號等。教師還要經常給學生滲透閱讀技巧,如,瀏覽、找主題句,帶著問題去閱讀、抓大意、找細節、判斷態度等。閱讀技巧要結合不同的閱讀內容在閱讀中滲透。而且多數技巧都需要教師不斷提醒,不斷示范、引導才會逐漸被學生掌握。
4.發掘生活中的閱讀素材
生活中的閱讀素材是非常廣泛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多留意街上的英語廣告或商店、銀行等的英語招牌,還要鼓勵學生多觀察日常用品包裝上的名稱或內容,培養學生注重對課外知識的吸收。
教師還要善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愉快地進行英語閱讀。如,當教師買了一部新的手機后,讓學生看一看上面的英文商標“Nokia”,讓他們猜一猜是什么牌子;學生買了一本新的練習本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好好閱讀上面的英語單詞,并猜測其中的意思。現在,大多數的學生都知道:練習本上的“blue snail”是“藍蝸牛”、橡皮上印的“Made in Korea”是“韓國制造”、“Sony”是日本的一個著名的電器品牌“索尼”、卡片上的 “Merry Christmas”是“圣誕快樂”、一些衣服上印的 “Made in China”是“中國制造”等等。可見,生活中處處都有英語,只要學生做有心人,肯閱讀、肯動腦,在潛移默化中就能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膚淺想法,如何有效地使農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落到實處,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探索和反思。總之,只有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讓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鄭秋葉.指導閱讀技巧與方法,提高閱讀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2).
[2]胡春洞.英語閱讀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08.
[3]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富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