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也更加注重藝術特長生的培養。小學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課程,是學生步入藝術殿堂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的音樂教育中,要重視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興趣愛好的培養。同時,注重課堂理論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強化專業練習,鼓勵小學生進行音樂創新,開發每個小學生的音樂潛能,為終身學習音樂打下基礎。
關鍵詞:教育;小學音樂;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是從事音樂教學的一種形式,也是進行藝術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今,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形式與方法都在進行不斷的改革,正在由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向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轉變。在當前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進行音樂課堂教學,如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對音樂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對音樂教學有效的方法。
一、采用音樂游戲進行課堂教學的意義
德國教育家福貝爾說:“游戲是兒童的本能性活動,是兒童內心世界的反映。”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出于自己的興趣和愿望,自發自愿地進行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兒童的運動器官和感知記憶力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然而,音樂游戲不同于一般的游戲,它主要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強調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從根本上遵循音樂的指導。它從音樂本身入手,讓小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引導他們通過做具體的音樂游戲去了解音樂的各種要素,比如節奏、節拍和音符等。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音樂游戲能切身感受到音樂的節奏以及情節,能更好地產生精神上的愉悅感,有利于自身情感細胞的培養。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音樂的學習,有助于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成為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創造者。
二、采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越來越普遍。在音樂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展現立體的、多維的教學場景,將聲音、圖像、文字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帶入音樂所塑造的境界中去。他們在這一境界中能充分體會到音樂所展示的美。在上《小青蛙》這堂課時,可采用幻燈片播放的形式教學,隨著音樂旋律、節奏以及力度的逐漸變化,展現出這樣一幅畫面:茫茫的田野上,小青蛙在荷葉上跳躍玩耍、捉害蟲,小青蛙面對暴風雨的侵襲而不畏懼,當風雨過后,公雞啼鳴,太陽逐漸升起,小青蛙依然在歌唱、歡舞。這種將視覺與聽完美結合的教學方式,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感受生動、形象畫面的同時,加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好地與創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加強音樂主題的文化感染力
音樂在傳遞著力量的同時也傳遞著文化,在課堂中適度地進行文化感染,能夠增強課堂的活力。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都有各自內涵,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詳細地介紹一下樂曲所在地的風土人情,幫助學生了解樂曲的文化背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開闊他們的眼界,還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魅力。
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要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真正達到融樂于教,需要每一位音樂教師的不斷努力并探索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另外,要注重教學策略的可行性與針對性,不可盲目求進,否則易造成學生心理上的負擔,不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潘少蘭.巧妙整合提高效率:談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3(1).
[2]董金納.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2(88).
[3]方玉鳳.淺談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J].學周刊:C,2012(6).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革鎮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