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霞
摘要:高中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語文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讀,更要教學生學會寫。閱讀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那寫就是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學生的寫作水平體現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知識水平,由此可見寫作的重要性。
關鍵詞:學習;提高;語文;寫作;教授;環節
寫作是語文知識的運用,在小學中,重點培養的是學生對基本字詞句的掌握,初中重點培養的學生理解力,而高中則是重點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讓學生理解不難,難的是讓學生寫。從作文在考試中占三分之一的分值便可以看出來。同樣是60分的作文,為什么有的學生能得50多分,而有的學生只能得30多分,這與學生的寫作水平有很大的關系,而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與學生的學習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教師有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讓他們在寫作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一、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好習慣
學生要想學好作文必須涉獵廣泛。經常在作文時,有學生無話可說,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心里沒有素材,自然無法下筆。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好習慣。
首先多閱讀一些名著。多借鑒前人文學作品,詩歌、散文、故事等都可以,看他們是怎樣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法,都有著不同的抒發感情的筆法。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借鑒的,在閱讀時用心思考,將這些變成自己的素材感知,這樣在寫文章時就可以搬過來為我所用。
教師還要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拓展學生知識面,此外,還要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多做筆記或寫讀后感,為自己積累素材。時間長了文章看得多了,讀后感記得多了,在寫作時自然就會下筆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
我做過一項實驗,讓高中二年級一個班的學生,自愿分成愛課外閱讀、不愛課外閱讀兩組。在作文測試中愛閱讀資料的一組學生,都是文奇俊秀,書寫自如。而另一組則寫得僵硬,老套。所以我們必須讓學生增強課外閱讀,從而在不斷的閱讀中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學生寫不出文章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生活缺少觀察,不會觀察的方法,從而無法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寫作素材。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觀察的方法。
比如在閱讀中也是一樣,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觀察、體味、感悟不同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手法,不同的角度等,只有用心觀察,才能在寫作中把自己觀察所得靈活應用到寫作中。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是否體會到作者取用了月夜的景色來襯托荷塘的美,是否在作文時也能用得上等等。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多媒體可以更加直觀地把文學作品展現給學生,多媒體的利用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是新課改提倡教學輔助工具的其中之一。多媒體的出現,把學生難以理解的事物用圖畫和視頻的形式播放出來。
例如,在學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時,像阿Q的形象我們教師沒有辦法給學生講得那樣透徹,就用多媒體展現給學生視頻,學生看后一目了然,使學生在形象而直觀的展示中激發學習的興趣,使之有動筆寫作的欲望。
總之,高中作文在考試中占三分之一分值,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培養學生閱讀的好習慣,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進而提高學生綜合語文培養。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