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鵬 楊益
摘要: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日益突出,這關系到大學生的自身利益,關系到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關系到社會的穩定,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問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辯證的思維方式,科學的正視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所以高校要積極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提高大學生就業的主體能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就業;主體能力
深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對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具有天然的優勢,能夠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理性、科學的角度分析當今的就業形勢,從而根據自身的客觀條件合理的選擇職業、明確職業理想和目標,正確的判斷社會就業形勢和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個體差異,創新教育方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主體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就業觀念不準確
大學生就業由原來的分配到現在的自由選擇,經歷了漫長的適應過程,但是在觀念上,還是有本分學生的定位不夠準確,現在大學已經由原來的精英教育向大眾化過度,而大學生的擇業期望仍然處在過高的水平,這是與現在的就業形勢不相適應的。大量的學生向東南沿海城市扎堆,對于欠發達的西部偏遠地區少有問津,造成了人才的不平衡;在就業單位的選擇上,過于偏向國家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忽視民營企業的關注,而且對于薪水的要求偏離現實,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
(二)缺少一定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
在經過了大學的多年學習后,有的學生具備了將強的專業技能、專業基礎知識、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這些只是優秀的人才所具備的一部分能力,要很好的適應工作的崗位,還要有一定的職業精神,優秀的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能力,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恰當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但是由于大學生在學校期間過于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在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上接觸較少,往往造成了學生專業能力較強,但是職業道德欠缺,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有的大學生在校期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以功利的心態應付考試,甚至在簡歷上弄虛作假,即使找到工作,到了崗位上也很難勝任工作。
(三)就業心態不能及時調整
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社會上的就業機會比往年減少,就業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又加上對于自身的認識缺少正確的定位,很多大學生都真切的感受到了壓力。在剛開始找工作時,充滿的熱情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但是在多次被用人單位拒絕之后,就受到心理上的打擊,懷疑自己的能力,喪失找工作的信心和勇氣,這種情況非常多見,大學生由于成長環境比較好,承受打擊和挫折的能力較差,團隊合作的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不強,容易產生自卑感,以這樣薄弱的心理素質是不能應對將要面對的巨大壓力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
(一)有利于大學生明確社會的需求
我國的經濟發展出現不平衡的狀態,東南沿海擁有大量的地理優勢、政治優勢、經濟優勢、人才優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而西部地區卻還處在比較落后的狀態,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國家號召大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那里更需要人才去改變落后的現狀,那些地方更迫切的需要新時代的人才,對此國家頒布施行了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去祖國需要的西部和基層去,但是效果不是很顯著,這除了與客觀的社會保障政策等相關政策不完善有關,還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欠缺有關。所以大學生應主動配合社會的選擇,明確社會的真正需求和自身的條件,調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
(二)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
大學生就業難是個社會問題,需要政府的援助和社會的支持,但是最主要的是大學生自身要有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現在有部分大學生怕吃苦,不愿意到基層去鍛煉,只想在一線城市中做白領,這種就業觀沒有認清社會和人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表現。思想道德水平低的人很難融入集體的企業文化,也不會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敬業精神,企業需要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的員工,這些都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做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自覺的將個人的奮斗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融合起來,以報效祖國為奮斗的目標,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為。
三、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學生就業主體能力的措施
(一)完善大學生的考評體系
大學生的考評應該加入誠信、文明、禮儀等內容,這樣才能夠全面客觀的評價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督促大學生自覺的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高校可以建立以誠信為主的信譽檔案和面向社會、學校、學生的綜合考評體系,在該體系中學校將每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文明禮儀、貸款還款、學費繳納、社會服務、等信用情況記錄在案。在有需要的情況下,企業單位可以根據學生給出的個人信息,查詢學生的信用情況是否屬實,這樣既避免了一些學歷欺詐的行為,也有利于學生誠信行為的自覺形成。
(二)結合學生情況實行分層指導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采取大班額的方式,對解決共性的問題效率比較高,能夠起到較好的輔導作用。但是專業不同,就業的形式和遇到的問題也不同,相同專業不同的個人能力,就業問題也千差萬別,這就需要展開一定的分層指導,有針對性的促進大學生就業主動能力的提高。對于不同的專業,要根據專業的特點,分析各專業就業的方向和經驗,讓學生學習本專業的發展形式,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專業的學習和就業的準備中去;大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不同的發展要求,要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之處,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養,形成自己的就業計劃;就業比較困難的學生可以進行能力的訓練、職業訓練、心理疏導等教學活動,一步步提高就業能力,對于就業能力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積極創業,讓他們制定自己的創業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價值。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手段,提高學生就業主體能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校園文化相結合,滲透到校園活動和文化生活中去,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積極的校園文化可以給人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依托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人文精神影響學生的道德素質;同時開展與職業素質訓練有關的拓展訓練、主題活動,增強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趣味性;多媒體教學是教育發展的趨勢,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運用好多媒體這個工具,通過網絡調研和信息技術,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了解學生的就業思想,并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總結經驗,才能有效的促進大學生的就業順利進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主體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會軍,姚英華.對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1(31) .
[2]張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途徑和方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2(05) .
[3]朱天波.淺析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途徑[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2(03)
[4]朱國平.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作用[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5) .
[5]王長發,趙慧.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11(03).
[6]李衛紅.提高認識開拓創新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9).
[7]張永紅,李佳.大學生就業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途徑[J].中國電力教育,2011(09) .
(作者簡介:李大鵬(1979—),男,樂山師范學院校辦,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楊益(1981—),女,樂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輔導員,講師。)